中俄艺术家携手创作,两年酝酿数易其稿 原创音乐剧《战争与和平》首演-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2/23 08:46:01
来源:北京日报

中俄艺术家携手创作,两年酝酿数易其稿 原创音乐剧《战争与和平》首演

字体:

  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闻名世界,各国艺术家以各种形式对其的改编诠释不胜枚举,首次以音乐剧承载这部鸿篇巨制的尝试落地在中国。12月20日至29日,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音乐剧《战争与和平》在北京艺术中心迎来首轮演出,不仅标志着国家大剧院在原有的“歌乐舞剧戏”五大门类创作基础上开辟了新的领域,也为观众与业界一连数月的好奇送上了期待已久的解答。

记者 方非摄

  现场

  3小时精炼浓缩百万字原著

  大幕升起,一弯弧形如法贝热彩蛋悬挂在舞台上方,隐喻浮华颠倒的贵族生活大厦将倾。随即,开场合唱“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慷慨唱响,战争迫近的紧张,讽刺权贵阶层的奢靡,奠定了音乐剧《战争与和平》严肃思辨的底色。

  作为国家大剧院建院17周年、北京艺术中心开幕1周年之际问世的重点剧目,音乐剧《战争与和平》集结了作曲舒楠,编剧、作词喻荣军,俄罗斯导演阿丽娜·切维克领衔的国际一线主创团队。在托尔斯泰百万字原著的基础上,喻荣军以贴近当代观众审美习惯的视角切入剧本,大幅精简了故事剧情和出场人物,把厚重动荡的壮阔史诗集中压缩进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等青年一代的人生遭际中。约3个小时的演出,大量个性鲜明的唱段贯穿始终:安德烈的“牺牲”“我曾经憎恶的生活”、皮埃尔的“我是一个多余的人”、海伦的“死亡与疯狂”、娜塔莎的“你未曾离开”等多首咏叹调生动刻画了战乱中的众生相,深刻揭示战争给年轻人留下的蜕变与难以愈合的创伤。上半场尾声部分的合唱“大彗星”、下半场剧终部分的谢幕合唱“在一起”,同样都是颇有记忆点的唱段,从天星摇坠的乱世悲歌,到主角集体穿越至现代世界的载歌载舞,两个半场的强烈对比进一步凸显了“战争与和平”这个永恒话题的当代意义。

  与壮阔宏大的作品立意相匹配的,是当得起华美二字的舞台呈现。璀璨的吊灯、长长的楼梯等鲜明意象不断出现,简洁的布景与流动的影像虚实交织,把辉煌的宫廷、幽静的乡村、无垠的星空等场景营造得深邃动人。其中,由多块LED屏拼成的圆弧最引人注目,在舞美设计维亚切斯拉夫·奥库涅夫的解读中,和平的宁静短暂降临时,圆弧可以随影像变幻为宫殿穹顶、简洁的花园凉亭,为生活遮风挡雨;战争袭来,刺目的红光从破裂崩碎的圆弧中迸溅而出,恰如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的现实。最终,几瓣圆弧拼成碧水青山的“地球”,呼应原著小说标题中的俄语单词“Mip”,即“世界”,将作品的意境再次推上新的高点。

  幕后

  两国艺术家联袂引领行业风向

  舞台上,战争的车轮碾过生命,和平的呼唤响彻寰宇,舞台下,创作制作总监王翔浅的脑海中闪过很多瞬间。深耕音乐剧行业数年的她一直记得,当初带着国家大剧院的委托飞赴广州与导演阿丽娜·切维克见面的情形:“那时,导演正在广州合成俄语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她的第一句话是,确定是《战争与和平》吗?即使在俄罗斯,也没有人做过音乐剧版《战争与和平》,因为这部作品实在太难、太大了。”短暂的惊讶很快被创作的兴奋取代,“阿丽娜很坚定地说,我们要一起完成一次了不起的工作。”

  以当代视角重新解读《战争与和平》,剧组中,中俄两国艺术家常有“交锋”,比如,直到首演前几天,该以怎样的情绪和基调为全剧收尾,大家仍有分歧。阿丽娜导演想让作品落在娜塔莎、皮埃尔的二重唱上,历经战争与别离的摧残,他们终于回归平静的生活,在阿丽娜看来,那种静水流深的宁谧隽永足以代表全人类的心声,但中方团队坚持,唯有一段恢弘的合唱才足以烘托、升华《战争与和平》的博大主题。几番艰难切磋,火一样急切执着的阿丽娜终于被说服、打动,于是,歌词、灯光、舞蹈第一时间到位,一段合唱表演迅速成型,才有了如今观众看到的以凝练庄重的咏唱反思战争与和平的结尾。

  “我们不怕‘碰撞’,没有碰撞就没有火花。”王翔浅说。这个氛围开放的创作团队从未停下对作品的打磨精进,喻荣军的剧本改出了8稿,舒楠的音乐更是改了“不下几百遍”。“每次遇到大的创作任务,我都会‘蓄须明志’,曾有歌迷说,这是‘毁容式创作’。”这一次,舒楠的胡须一直留到了《战争与和平》的首演日。轻松的玩笑话里藏着他的决心,那些为《战争与和平》呕心沥血的日日夜夜里,舒楠走遍美国百老汇、伦敦西区等世界各地的剧院采风学习,写下32首歌曲和数不清的音乐素材。他用电影作曲的方式统摄全剧,以传统的交响乐厚重铺底,同时不拘一格地融入俄罗斯民间音乐、流行、摇滚、电子等元素,“只要能突出人物性格,我们就要采用。我们打破了很多的规矩,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创作了一部属于这个时代的《战争与和平》。”

  “对所有音乐剧人而言,国家大剧院开始制作音乐剧,可以说是我们最大的梦想,而且这一次,我们等来了一部鸿篇巨制。”王翔浅说。这部被业界寄予厚望的作品酝酿了两年之久,无论是选拔并整合国家大剧院自有力量、音乐剧热门人选以及面向社会广泛招募演员的训练演出模式,还是磅礴大气的题材选择,在王翔浅看来,“都可以引领未来中国音乐剧的市场走向。目前,除了引进的欧美原版剧目,我们的音乐剧制作还是以中小体量为主,像《战争与和平》一样格局广阔的作品非常少。如果能借此机会让更多年轻观众爱上音乐剧、爱上世界名著,这将是一次影响深远的艺术启迪。”记者 高倩

【纠错】 【责任编辑:苏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