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电子电器行业重点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研究与实践》课题座谈会于8月28日在山东济南举办。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执行秘书长、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碳中和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李鹏近日就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在山东省的工作安排接受了专访。
人才培养,产学结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十四五”时期,绿色发展将获更大力度支持,低碳产业将站上新的风口。面对中国乃至全球巨大碳交易市场,碳金融、碳管理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潜力非常大。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致力低碳人才培养,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智力支持。协会与山东财经大学共建国际低碳学院,这也是我国成立的第二个低碳学院。学院成立后,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聚焦服务新发展格局下的低碳产业和市场的人才需求,主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新财经人才,社会反响热烈。同时,协会推动社会合作,积极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联合国内政策制定及研究部门专家和权威第三方独立核查机构师资力量,正式开展《碳排放管理人才》(碳标签评价师/碳排放管理师)山东培训工作,同步开放碳标签评价师和碳排放管理师认定,进一步提高山东省碳排放管理人才及碳标签评级人才数量及质量。培训活动聚焦为高耗能企业提供绿色转型的发展模式方案,培养碳排放管理师、碳标签评价师、首席气候官(可持续发展领导力),提高区域碳排放管理能力以及建设区域碳标签评价人才队伍。
技术创新,碳智融合
绿色发展,技术先行 。为推进山东省低碳发展,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先后在潍坊、邹平重点化工企业开展了节能技术改造活动,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首个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与再利用示范基地也落户于山东淄博,这对于推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实现新发展、支撑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特别是有效减少原生矿产资源开采,协同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另外,协会也先后在山东淄博、德州、潍坊举行了中国低碳院士专家行活动。2020年,在第四届中国低碳之路高峰论坛暨“中国低碳专家邹平行”碳中和论坛启动会上,邹平市政府与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山东财经大学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成立系统节能技术中心和实验室等研究机构,通过吸引培育人才、实体等,加大技术产业化应用,建设低碳产业综合体;也将合作组织低碳节能系列活动,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精准对接服务邹平低碳发展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低碳服务。
今年8月中旬,协会共同启动了滨州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暨滨州新能源智库成立仪式。滨州沿海盐碱滩涂资源丰富,拥有167万亩未利用地,其中可用于光伏、风电集中连片开发面积129万亩,开发规模6000万千瓦。滨州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不但成为了整合政策、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新能源产业要素的重要载体,还为全市新能源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此外,协会目前正在协助山东省开展工业碳达峰技术发展路径战略研究项目,山东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产业省份,在我国碳中和转型路径中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实现山东能源转型,实现能源活动的零碳转型,同时在能源零碳转型进程中,如何促进山东产业发展,避免由于零碳电力成本高带来的潜在的产业竞争力下降导致本省经济发展面临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山东双碳目标,特别是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和经济转型路径,为山东的能源规划、气候变化规划和经济产业规划提供研究依据。明晰山东省实现“双碳”路线图,落实“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的技术支持方案,推进山东省能源转型,提升山东省产业和技术发展。
标准先行,赋能低碳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是我国碳标签制度的先行者,通过标准建设,以碳标签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18年率先推出“碳标签”制度,探索碳标签的评价标准制定、机构建设、实施应用、人才培训、贸易促进和国际合作互认工作。低碳委积极配合落实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支撑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在碳标签方面的项目研究。参考国际上已有评价方法,研究并发布适用于中国“碳足迹”的测量办法,并设计统一的“碳足迹”标签,规范“碳足迹”测度标准和认证流程,建立国际化的、完善的碳排放核查、统计、监管标准体系,积极推进“碳足迹”标签的多边和双边互认工作。
2023年,我会受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委托,开展《电子电器行业重点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此次座谈会,是对电子电器行业重点产品碳足迹现有的技术路线、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及现有标准情况进行调研工作,总结电子电器行业产品碳足迹方法学和先进技术方案,形成一批有价值、可复制的电子电器重点产品的评价标准及认证案例,为进一步促进国家碳标签体系建设提供智慧方案。
碳标签体系建设是服务“双碳”战略的时代使命。从微观层面看,碳标签体系建设赋能企业绿色发展,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生产低能耗产品,加快低碳生产转型步伐。另一方面,碳标签体系建设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处理的全过程,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从宏观层面看,我国产业体系复杂、产品种类齐全、生产链条完整,原材料、制造业、资源密集型产业链条辐射深入,消费品民生刚需产业链条辐射广泛。以碳标签为抓手构建全社会产品层面碳数据,可以深度描绘国家/区域等宏观层面的碳素分布全景,带动整体社会绿色升级变革。
碳标签体系建设也是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环节。2023年4月25日,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强制要求出口产品需要开展碳足迹核算。从长远来看,“碳标签”可能成为全球性的产品标识,以及商品进出口的“通行证”。当前中国已经在地方试点建立碳标签制度,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碳标签评价体系的制定,推动建立碳定价、评价标准及方法学等互认机制,这有助于突破贸易壁垒,逐步建立自身生态保护体系,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
希望未来在支持山东省推动实现“双碳”目标领域中,提供打造系统性综合服务模式,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技术、智库平台建设、产业以及会议展览等层面内容,构建支持山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促进产业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对获取的企业碳排放数据进行甄别、验证、诊断和分析,为企业大幅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实现碳达峰提供技术路径指导方案,为全省制定碳达峰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在低碳技术领域推动山东低碳发展和碳达峰规划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