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双碳”生态样本 钟发平出任武大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19 15:14:29
来源:新华网

打造“双碳”生态样本 钟发平出任武大碳中和研究院院长

字体:

6月14日,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仪式暨珞珈讲坛”在樱顶老图书馆举行,标志着这座具有百卅历史的老牌名校在“双碳”道路上迈出了崭新而关键的一步。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朴世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永舫,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赵雪梅、副校长龚威,碳中和研究院院长钟发平出席会议,武汉大学各院系负责人、产学研各界代表人士参加。

张平文表示,成立碳中和研究院,是武汉大学对时代之势、国家之需的积极应答,也是加快培育新学科增长点,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的必然选择。武汉大学将充分发挥在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化学、法学、经济学领域的学科优势,助力碳中和研究院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掌握产业发展的国际话语权,贡献武大智慧与力量。

 

朴世龙对武大成立碳中和研究院表示了祝贺。他期待两所高校能够在碳中和技术研发、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为国家的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仪式上,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赵雪梅宣读碳中和研究院成立文件。张平文校长为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钟发平教授颁发聘书。

据了解,钟发平院长是武汉大学1988届理学博士,在其导师——被誉为我国现代电化学重要奠基人之一的査全性院士言传身教下,坚定了严谨治学、求真求是、科技报国的科研信念。后作为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链要素整合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他本次“回归”武大担任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一职,真正体现了武大精神的“薪火相传”,是教育界、学术界的一大佳话。

面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环境挑战,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是国际共识,更成为大国竞争、科技竞争、产业竞争的新焦点。但是,实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这样一项多维、立体、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单一个体、单一环节、单一模式、单一政策的局部突破还无法带来决定性、全局性的胜利,整个产业还存在关键卡点、痛点。

 

对此,钟发平院长强调,碳中和大潮下,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碳中和研究院将依托武大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方面的优势,在低碳能源技术、碳足迹管理技术、碳感知技术、碳减排与节能技术、碳中和法治保障等五大领域开展前沿研究,并将聚焦碳中和关键技术、碳汇、碳足迹管理工具、ESG评价等核心领域进行重点攻关。此外,研究院也将协同国内国际兄弟院校、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行业优质企业,推动成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和创新联合体,引导组建生态产业基金,打造多主体共参共建的绿色生态体系和生态样板,形成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引领。

成立仪式上,还举行了碳中和基金签约。该基金由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给予学术及科研指导,由凯博资本、中创新航、科力远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相关政府平台及基金共同设立,规模达到20亿元这也是国内高校碳院中成立速度最快、资金规模最大的碳中和基金。

 

受钟发平院长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教授以“国之重器与科技创新 ”为主题在武汉大学珞珈讲坛开讲。与会嘉宾和在校师生现场聆听。

【纠错】 【责任编辑:黄海荣 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