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6月15日晚间公布总额逾26亿的平安银行交易所资产证券化项目(ABS),被认为是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获重大进展,却在公布仅在一天之后遭央行临时叫停。就当外界颇感意错愕之时,央行在17日晚间表态支持平安银行ABS自主发行,但银行自主发行须事前报告。此次上交所信贷资产证券化无疑是监管上的一次创新之举,由此引起的市场轩然大波也引来外界对协调监管机制的深层思考。
有报道说,央行此次叫停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理由是“没经过央行审批手续”,事情绝不会如此简单。在交易所交易的一直被视为中国金融市场工具和产品的一大缺失,而平安银行ABS令央行担忧的是,未来更多投资者进入交易所债市将改变银行间债市格局,对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当然,央行这个担忧不是多虑的。监管部门采取谨慎态度,审慎措施,应该给予充分理解。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大势所趋。需要强调的是,必须确保透明化、阳光化。[点击详细]

突破双审批制度

上交所认为,在发行监管安排上,本期证券突破了原先的双审批制度,由银监会按现行监管规定对产品进行审批,然后直接到上交所上市交易,大大提高了发行审批效率。相关机构业务、风险和资本管理,产品设计和交易文件等事项按照银监会相关监管规定执行并接受银监会监管。资产支持证券的上市交易和信息披露等事项按照上交所相关规则实施自律监管,并接受证监会监管。[点击详细]

基础资产分散性良好

在业内人士看在,信贷资产的证券化有助于真正分散银行系统的风险。稍早之前,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在缓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呆坏账风险确实会加大,银监会下一步会做好盘活存量的相关工作,推动加快信贷资产证券化步伐和银行业不良资产核销力度。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信用风险在银行系统的高度集中,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并且能够为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进行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产品。[点击详细]

央行叫停风波引争议

债市陷多头监管困局?

多年来,我国的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长期处于多方监管之下。财政和会计监管方面,财政部门、审计部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商局和税务局等部门都有监管权。信用评级监管方面,央行、发改委和证监会各自监管不同品种的债券,从而实现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根据行政许可及“三定方案”,央行在资产证券化管理方面有着绕不过的地位。这种多头监管的模式,导致重复监管和监管缺位并存,且各监管部门之间协调困难,加大监管成本,影响监管成效。[点击详细]

立足市场风险监管?

在央行看来,紧急叫停的原因之一还在于,平安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的交易和结算结构可能会引发市场风险。有业内人士认为,央行叫停的初衷更多还是从资产证券化工作大局出发做出的审慎决定。目前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集中在银行间市场,参与方均是机构投资者,整体的专业性和抗风险能力较强;如果突然放到上交所,市场参与者迅速扩大,而交易所在风控环境、投资环境等各方面的风险评估,似乎都不成熟。[点击详细]

央行表态支持资产证券化项目

银行自主发行但应事前报告

央行新闻发言人17日表示,根据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达成的一致意见,今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由银行自主发行,包括发行的窗口与时机选择,毋须进行行政审批。“鉴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涉及货币政策实施与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与稳定,应事前报告,这与自主发行并不矛盾。”[点击详细]

央行称监管是其法定职责

不过他强调,监督管理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央行的法定职责。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提供主要后台服务的中介机构,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承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登记托管结算职能,业务上接受央行的监督管理。2013年以来,为防范市场风险,央行一直在督促指导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努力改进和完善相关登记托管系统,有关工作仍在进行中。[点击详细]

【责任编辑】闫雨昕
央行表态背后的监管创新

央行表态背后的监管创新

央行叫停平安银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风波仍未平息。这一方面显示出该项目在基础资产选择和发行交易模式上,均有较大创新;另一方面,从央行的表态中可以窥探出监管部门的态度依然审慎。部级联合监管债市的格局或有待进一步优化。[点击详细]

0100300909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