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大动荡
第5期

全球市场大动荡

导读:
近期,全球资本市场出现大幅波动,股市震荡,货币贬值、大宗商品跳水……全球市场怎么了,金融危机“七年魔咒”真的成立吗?此番全球动荡又是什么原因所致,我们又该如何将资产保值呢?
金融危机七年魔咒是否成立

    2015年夏末,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接连贬值,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股市震荡加剧。尤其是8月22日和24日两天,各国股市击鼓传花似地接连下跌,引发部分市场人士对于金融危机的猜测与焦虑。一位外国分析师甚至提出“七年魔咒”之说:从1987年美国股灾、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到2001年阿根廷债务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金融危机似乎每七年就上演一次。今年,距离上一次金融危机刚好又满七年。

    这个七年假说到底是否经得起推敲?多数海内外专家认为,目前的全球市场环境与七年前大为不同,而中国也不会引发新兴市场金融危机。

    危机猜想

    市场数据并不好看。过去几个月内,股市、大宗商品、黄金、汇市等纷纷连续重挫。特别是“黑色星期五”和“黑色星期一”两日看得人心惊肉跳。8月24日,全球股市一片惨绿,亚太股市纷纷暴跌,A股跌逾8%创八年来最大单日跌幅,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股市均创近两年新低,欧洲股市同样难逃一劫,美国股市盘中触发熔断机制,最终三大股指收跌超3%。虽然此后几天,欧美股市率先企稳,中国A股也展开单日5%的反弹,但市场依然处于不稳定状态。

    中国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日前表示,此波全球市场的剧烈波动是由美联储加息预期引发的。澳大利亚联邦银行证券交易部经济分析师朱莉安娜·罗德利也认为,虽然全球主要经济体基本面向好,但增速并不算快,而加拿大和巴西则面临陷入衰退的风险,而对美联储未来加息的担忧始终悬在投资者心头,影响全球市场情绪。

    美国加息周期的临近,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导致对流动性危机的担忧。而新兴市场本身还存在着一些困扰的问题。来自凯投宏观的分析显示,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家庭消费、工业产量以及出口都大幅放缓。

    此外,金融博客Zerohedge整理的一份图表显示,20世纪70年代中叶以来,美元指数同比上涨的高峰期与多次金融危机重合,比如20世纪90年代亚洲与俄罗斯的金融危机、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和土耳其金融危机、六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和两年前的欧元危机。

    不过,新兴市场也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每个新兴市场国家的状况也有不同。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根据对海外资金的依赖程度、债务指标、增长基本面等因素,列出了该行认为最脆弱的一些国家。巴西、南非和土耳其看上去情况最糟,印尼、俄罗斯、秘鲁、马来西亚、哥伦比亚和墨西哥也很脆弱。

    专家预计,美联储加息前市场的波动将加大。9月份加息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以史为鉴

    对于人类来讲,预测未来总是困难的,但我们可以从历史经验获得更多启示。

    大部分海内外专家认为,此次全球市场震荡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甚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中国引发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的言论也欠缺根据。

    首先,市场波动不一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学人》刊文指出,尽管同样是股市汇市的剧烈波动,但当前既没有突发性金融事件发生,如雷曼倒闭、泰铢暴跌,也没有出现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更重要的是,经历了早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政府目前手中可使用的宏观政策工具更多;亚洲地区经济体普遍抛弃了固定汇率制,转而采取有更大缓冲余地的浮动汇率制度;没有积累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外汇储备更充足,银行体系更为稳健。

    《华尔街日报》则指出,股市下跌对不同国家经济影响程度各异,中国股市下跌的影响可能被高估了。国际金融协会经济学家查尔斯·科林斯认为,当前市场波动是一次典型的不确定性冲击,短期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称为金融危机还是言过其实。

    其次,专家们认为,目前没有必要担心全球经济大衰退。从趋势看,中国经济整体平稳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当年的亚洲经济危机主要是由经济过热导致的,这次整体经济还算平稳。目前市场上的问题主要还是在传导欧美发达经济体的持续疲势、增长低于预期。

    美国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则表示,中国经济迟早会开始复苏。中国拥有巨大的人口和资源。同时,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在推进,很多行业将出现投资价值。

    阿根廷阿贝塞咨询公司总裁丹特·斯卡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强调,当前中国经济风险整体可控,中国政府的政策工具足够应付当前经济减速问题,特别是中国央行最近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措施,首先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之后又降息降准为市场注入流动性,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市场预期。

    此外,美国商务部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上修为增长3.7%。预期增长3.2%,数据明显好于预期,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经济学趣论

    “七年魔咒”假说引发广泛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历史上看金融危机的爆发的确有一定周期性。西方经济学中有许多金融危机周期模型,从实证数据出发进行详细研究,为理论提供佐证。

    有理论认为,金融危机往往与经济危机相伴,经济自身的发展有起有落,繁荣、衰退、触底、回温,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所以,金融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也就不足为奇,它往往是风险长期累积到一定阶段后的释放。也有的经济学观点将金融危机与人性DNA相连,认为人类的贪婪、恐惧等情感会促成狂热投机,导致泡沫的形成。事实上,每种理论都存在一定争议。毕竟,金融危机是经济学领域中非常有趣、神秘的部分,没有一种学说能将其解释清楚。

    历史并不会100%重复上演,但每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又有令人似曾相识之处。人们在学习历史、尊重历史的同时,也要学会预警和防范,不断加强金融危机管理,防患于未然。

    日本共同社认为,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动用大量财政资金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美国也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应,这些都有助于世界经济重回增长轨道。不过,面对这次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如果各国不能共同努力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将加剧投资者对世界经济前景的担忧,很有可能导致股市进一步动荡。

    在全球经济不断深度融合的今日,若想防范金融风险,需要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独善其身的可能性太小了。(新华证券综合)   

全 文
市场动荡背后四大原因

     在过去的近两周交易日,全球市场齐陷巨幅波动,从发达经济体到新兴经济体,“下跌风暴”几乎席卷了全球每一个角落:上证综指在一周内大幅下挫逾千点,纽约三大股指期货本周一盘前触发“熔断机制”,新兴市场货币、大宗商品集体跳水……在一幕幕触目惊心之下,本轮全球市场动荡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

    最大阴影:美联储加息预期

    更多机构的观点将根本原因归咎于美联储。事实上,年内加息预期这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经高悬于全球金融市场之上。日本《每日新闻》发表社论认为,这次全球性股市动荡是过分依赖宽松货币政策矛盾的集中爆发。文章认为,从根本上来看,美国即将结束史无前例的超宽松货币政策,而正是这一政策一度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股价大幅上涨。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复苏态势明显的美国经济形成美联储加息的重要支撑,然而目前来看,加息的节奏似乎已经在近期的恐慌之中被打乱。摩根大通指出,美联储在9月份加息的概率已经低于50%,可能在35-40%附近。观点认为,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美联储加息将被无限期搁置,更有甚者,称美联储“正在开启下一轮QE的边缘”。

    近期全球市场的巨幅调整,的确令加息的预期扑朔迷离,这一加息时针的摇摆也反过来加重了投资者对全球金融市场疑虑,恶性循环之下,风险厌恶情绪被不断推升,大量风险资产遭遇疯狂抛售,下跌风暴持续汹涌。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认为,全球范围的金融市场动荡,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的冲击以及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确定性引发的担忧。

    美元走强 新兴市场资本外流

    与美联储加息预期密切联动的是亚太经济体货币持续贬值,也成为令全球金融市场“风雨飘摇”的推手之一。QE这一超宽松政策的即将结束,让新兴经济体承受着不小的压力,投资者信心的减弱导致资本外流,从而进一步加剧新兴市场本身存在的问题。

    近期美元出现了一轮强劲升值,欧元、日元及除人民币外的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大幅贬值。在“黑色星期一”中,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盾分别跌了10.5%和14%,哈萨克斯坦坚戈宣布取消汇率波动区间限制后,坚戈兑美元一度重挫30%。

    此前,美国的三轮QE政策令大量廉价美元流入新兴国家,而美联储加息阴影令大量资金憧憬美元强势,纷纷回流美国,新兴市场股市的巨大的副作用集中显现。根据新兴市场基金研究公司数据,过去一周,全球股市资金流出规模高达83亿美元,创15周新高。其中,新兴市场股市基金资金流出规模高达60亿美元,为近5周以来最大撤资规模。

    国际油价跌至6年来新低

    国际油价跌跌不休,也成为全球性动荡的重要原因。24日,纽交所油价自2009年2月以来首次跌破每桶40美元,创下连续8周大幅下跌的情况,累计跌幅超过3成,是29年以来的最长跌势。然而各产油大国的产量不降反升,全球原用供应充足,令供过于求的情况难以改变。此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泽曾表示,对于世界经济而言,“油价大起大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

    经济乏力外贸萎缩 传导金融市场

    此外,有观点认为,全球出口萎缩对全球股市波动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数据显示,全球7月制造业PMI值51.0,与前值持平,自2012年12月以来,全球制造业一直处于扩张状态,但速度有所放缓。新出口订单由扩张转为收缩。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最近一两年来,国际贸易增速低于经济增速,这在40年来尚属首次。在贸易全球化的倒退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新兴市场国家,因为新兴经济体过去主要依靠全球贸易和跨国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对发达经济体的追赶。当前贸易全球化开倒车则导致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受挫,这当然会传递到金融市场,进而影响整个世界经济。

    除上述原因之外,例如科技创新概念未获得实质性突破等也成为引起全球市场持续波动的因素。贝莱德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策略师鲁赛·凯斯特克里认为,最新一轮全球金融市场大跌源于多方负面消息的滞后反应,是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前景担忧的综合结果。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存在着一定周期性,但目前市场迹象或只是恐慌情绪的蔓延,直接推导出全球经济进一步倾覆的结论未免有些耸人听闻。且不说大多数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宏观政策工具日益丰富,各国金融制度的愈发健全,也令总体风险抵抗能力有所增强。

    国际金融协会经济学家查尔斯·科林斯认为,当前市场波动是一次典型的不确定性冲击,短期内也许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说是金融危机还是言过其实了”。(新华证券综合)

    事件回顾:

    2015年秋天的全球市场“黑色星期一”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8月24日,上证综指击穿了3000点支撑,创出今年以来的最低点位。

    日经225指数收盘跌4%,创2月10日以来最新低。

    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收于9648.43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476.09点,跌幅4.70%。这是今年一月以来,DAX指数首次低于10000点。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跌幅均超3%。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破16000点大关,跌幅为3.57%,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跌幅为3.9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大跌3.82%。    

我们的钱该如何保值

    近期以来,整个全球金融市场突现大幅波动,股市重挫、新兴国家货币贬值、大宗商品屡创新低,国际金价扭转颓势逆袭上扬。在全球资本震荡背景下,也让诸多投资者意识到该重新将手中的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将资产进行有效的保值增值。

    适当配备黄金成为诸多人热衷选择

    受美元加息预期、地缘政治冲突、全球需求偏弱、经济复苏疲软等诸多因素叠加影响,以上周后两个交易日全球股市接连出现下挫为标志,全球商品和金融资产均发生大幅动荡。投资者资产重新配置似乎迫在眉睫。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近日撰文指出,全球资本市场震荡,新兴市场风暴扑面而来,全球避险情绪上升,建议投资者调整大类资产配置。

    海通证券姜超等多位宏观研究员认为,现阶段应该以“倒金字塔”进行大类资产配置,短期内建议以避险资产为主。从机构给出的报告中发现,黄金等贵金属在全球资本市场震荡中或将受益。

    有机构人士告诉记者,黄金在熊市中已经走了四年,跌幅在40%左右。虽然当前全球股市都是下跌,但两者存在本质的不同,黄金市场给足了投资者思考和撤离的时间,股市则是“踩踏”式下跌,诸多投资者根本来不及反应、撤离。

    此外,处于低位的国际金价近期受国际资本市场动荡影响,出现触底反弹迹象,再加上黄金还具备对冲通货膨胀的原因,成为众多投资者在配置中的热门标的。

    现金资产等低风险配置也不错

    有分析称,在质疑QE有效性声音愈来愈强以后,受过剩的流动性推动,风险资产动荡加剧或将不可避免。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风险资产短期内应尽量规避,现金、债市等低风险资产可适当配置。

    罗斯柴尔德财富全球投资策略师Kevin Gardinar近日在国内的一次交流会中表示:“债券通常是作为固定收益来保证投资组合的稳定性。但现在市场上的许多债券价格在我们看来处于‘很贵’的状态,即使作为固定收益类资产来说依旧很贵。因此我们建议配置一定的现金(货币类资产)来保证投资组合的稳定性。”

    对于一部分投资者而言,将一部分资产配备互联网金融类理财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在采访中有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具备能够获得稳健收入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可以一定程度上配备,但对于打着高收益,流动性差的产品需谨慎,此类宣传高收益产品往往收益并不能够持续。

    而习惯投资不动产的中国投资者,在楼市价格向左向右尚不明朗的背景下,加大房地产投资也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风险。

    那么,普通大众应该如何配置低风险资产呢?一位不愿具名的理财师建议,对于有保值增值需求的投资者而言,可以选择银行固外币保本理财类产品、房地产信托基金、美元类油气资产等方式放入配置的盘子里。

    未来资产配置有何逻辑

    多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市场震荡或将延续,立足当前资产配置的同时,也有必要对未来进行规划。

    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全球市场大幅、连续波动有一些具体因素,其中最主要的逻辑是全球经济衰退预期。

    他认为,2015年三季度可能是“康波周期”的重要分界点,对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未来三年,有什么趋势是确定的,现在来看至少有如下四点:第一,全球将出现滞胀,通胀将在未来三年缓慢上行;第二,中国和美国都会出现第三库存周期,其时间点大致在2016年中期开始;第三,2017年中期之后,本轮中周期将结束,以周期理论来看,这个周期的结束需要解决货币过度宽松问题,资产价格的崩溃会在某些国家和领域发生;第四,美元牛市将延续至2017年。从这些情况看,未来三年资产配置与过去六年有着不同的逻辑。

    在他看来,在过去六年,我们资产配置的核心就是宽松,一切机会源于宽松。而在未来三年,我们资产配置的核心不会再是宽松,而增长也可能更加反反复复,所以,可以断定的是,未来三年,大类资产的系统性机会不如过去六年,可能更多地表现为结构性特征。债市应该不是配置的重点,在股市中也更多存在的是结构性的机会。商品可能存在一个三年的底部回升期,但其力度也是有限的。

0100300909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