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主要化工园区简介

  一、上海化工园"一体化"建设理念值得借鉴

  上海化工园区是长江化工带的"一颗最亮的明珠",它与一些化工园区"开而不发"的情况不同,区内环境优美、巨商云集,一派繁荣景象。业内专家分析,是"一体化"的先进建设理念为上海化工区引来了众多世界石化巨子,使之成为亚洲地区化工园区的"龙头老大"。

  上海化工园区是以石油化工为主的专业开发区,南临杭洲湾,北以沪杭公路为界,西邻金山化工城,东接上海星火工业区,距上海市中心60公里,规划面积为23.4平方公里,西侧有6平方公里规划围垦地,最终向西与上海石化连线成片,形成近60平方公里的化工产业带。一期开发建设10平方公里,主要安排重化工项目和公用工程岛,到2010年,区内总投资1500亿元,实现产值1000亿元,重点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化工。2010-2015年,二期开发余下的13.4平方公里,发展新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石油深加工产品,新增产值600亿元。建成世界级水平的、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主的综合化学工业区是上海化工园区的发展方向。

  目前,上海化工园区已有世界著名的BP、BASF、Bayer等众多跨国公司在此落户。区内主体项目有:90万吨乙烯项目,总投资34亿美元,包括15个子项目,其中9个子项目是中国石化、上海石化与英国BP公司合作的;异氰酸酯项目,总投资10亿美元,是中石化、高桥石化、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上海氯碱化工集团与德国巴斯夫、美国亨斯迈公司合资建设,将于2004年底竣工投产,年产16万吨MDI,13万吨TDI;与德国拜耳公司合资的聚碳酸酯项目及一揽子项目,总投资31亿美元,其中上海天原集团与德国拜耳公司合资建设的聚碳酸酯项目,总投资4亿美元;拜耳公司的一揽子项目计划投资27亿美元建设。

  上海化工园区的开发建设遵循"一体化"理念,通过对区内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的整合,为进区投资者提供最佳的投资环境,这是上海化工园区吸引客商的基础。一是产品项目一体化。由石脑油、乙烯等上游产品与异氰酸酯、聚碳酸酯等中游产品以及精细化工、合成材料等下游产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链。在化工区内落户的主体项目就以上、中、下游的化工产品为纽带连成一体,实现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二是公用辅助一体化。为了合理利用能源、减少能耗,根据化工园区内化工主体项目对水、电、气等的需求总量,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形成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为一体的公用工程"岛",实行区内能源的统一供给。三是物流传输一体化。通过区内与各个化学反应装置连成一体的专用输送管网以及仓库、码头、铁路和道路等一体化的物流运输系统,将区域内的原料、能源和中间体安全、快捷地送达目的地。四是环境保护一体化。通过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环境无害化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以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并对废水和废弃物进行统一处理,形成一体化的清洁生产环境,使化工区达到生产与生态的平衡,发展与环境的和谐。五是管理服务一体化。为入驻化工区的业主提供政府"一门式"办公,寓管理于服务中,使不同国家、不同属性、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化工园区都能得到全面、优质的服务。同时还参照国际惯例,结合市场经济手段向各业主提供后勤"一条龙"服务,使各生产单位集中全部精力进行其核心生产活动,达到各化工装置间的高效运作。

  由于产品项目一体化,化工区各装置间关联度大,相互牵制,因此众多投资主体建立了契约式的供应关系。如主体工程乙烯装置的主要产品乙烯、丙烯分别是氯乙烯装置和苯酚丙酮装置(都是乙烯工程相关项目)的原料;MDI项目副产品氯化氢,又必须给氯乙烯装置作为原料消化掉,TDI、MDI又是聚氨酯的基本原料。聚氨酯树脂制成的产品有泡沫塑料、橡胶、涂料、粘合剂、纤维、合成皮革,广泛应用于机电、船舶、航空、车辆、土木建筑、轻工等部门。近几年中国MDI和TDI总消费量均超过120万吨/年,而产量仅2万吨/年。

  业内人士预测,2005年,中国聚氨酯需求量将超过120万吨/年,MDI和TDI需求总量超过40万吨/年,即使现在16万吨/年MDI,13万吨/年TDI装置满负荷生产也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市场需求的强力拉动,使这颗"明珠"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二、南通实施"三步走"战略发展化学工业园

  在江苏省南通开发区内,有一个占地15平方公里的新兴化学工业园区,汇集了来自日本、美国、瑞士的20多家外商投资化工企业,吸引近10亿美元的投资,园区通过实施"三步走"战略,逐步发展成了一个基础较好、发展前景乐观的化学工业园。

  江苏省南通开发区是1984年设立的全国最早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开发区滨江临海,拥有港口资源、淡水资源和发展空间等优势,为开发区利用外资兴建运输吞吐量大、水电用量大、占地面积大的大中型化工项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开发区结合国外一些知名化工企业的园区建设和发展经验,确定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结合引进外资企业落户,把基础设施建起来;第二步逐步搬迁老厂;第三步成规模地植入国内企业,使他们与世界知名企业在同一区域内共同发展。

  目前,第一步工作进展顺利。南通开发区借助外力,首先加速港口码头建设。在1992-1995年短短3年内,南通汇丰石化、华洋化工、市燃料公司在江海港区集中开发长江岸线,形成港口效应,同时也建设各类化工原料储罐区,形成储运能力65万立方米。其次为适应项目建设发展需要,大范围、大容量、大力度地开展基础设施和要素配套工程建设,有力地吸引了国外一些大企业落户。如日本东丽(株)投资5亿美元,年产8万吨PET聚酯及250万米/月织染项目;台湾合成橡胶、日本丸红与南通石化总公司投资1.12亿美元,年产10万吨丁苯橡胶;美国瑞利工业公司与南通醋酸化工厂投资2500万美元,年产1.1万吨合成吡啶等。截止2001年底,已引进外商投资化工企业20多家,吸引投资总额9.13亿美元,化工项目单体平均规模超过4500万美元,化工行业成为开发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第二步,目前也有了一个良好开局。南通江山农药化工公司和天生港电力投资公司共同在园区内建成了江天化学品有限公司,该企业现年产6万吨甲醛和5000吨氯甲烷,起步阶段为周边外资企业配套,现正在扩产建设之中,年底甲醛能力达到9万吨,并将建成国内第一套万吨级多聚甲醛装置,近期内发展到甲醛16-20万吨,氯甲醛1-2万吨。

  从今年起,一个以化学新材料工业和精细化工为主体的、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的新兴的化工园区--港口工业三区正在建设之中。热电厂、污水处理厂、离子膜烧碱厂等功能配套厂和其他公用工程正在加紧施工。

  化工园区确定了三大重点:一是新型合成材料,这是今后一段时间化学工业的强劲增长点,加快现有工程塑料项目如POM、PBT、ABS、PC、PPS等项目引进和建设,积极引进专用材料如PVDC项目;积极开发塑料合金、复合材料等;积极引进特种纤维材料如芳纶纤维、碳纤维等。与此同时抓紧建设功能性新材料如膜材料及医用分子材料等。二是精细化工产品,随着百草枯农药和合成吡啶等一批项目在园区的生产,精细化工已成为园区主要产业,今后围绕上述产品建设上下游项目,如烟酸、丁苯吡胶乳、山梨感兴标等。三是生物农药、生物医药工程产品等。

  三、重庆长寿借助天然气优势打造化工园

  重庆借助得天独厚的天然气资源和在国内领先的天然气化工基础,决定设立初步规划为15平方公里的长寿化工园区。

  化学工业是重庆的支柱产业之一,是重庆市"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的战略性产业。重庆市的天然气化工绝大多数集中在长寿地区,目前长寿的化工企业资产总额60亿元,年产值45亿元,占据了重庆市化工产业的半壁河山。该区域内现有四川维尼纶厂、长寿化工总厂、川染厂的天然乙炔、甲醇、醋酸乙稀、聚乙烯醇等生产装置,扬子乙酰公司的醋酸和醋酸酯装置,长化厂的氯丁橡胶、长风厂的光气等装置均居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庆欲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必须要有上规模的工业园区来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据重庆市的初步规划方案,长寿化工园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东起长寿化工总厂,西至朱家镇石门村,北邻渝长高速公路,南到长江北岸。园区分为建成区、启动区和拓展区三大区域,建成区包括川维厂、扬子乙酰公司、川染厂、长化厂、长氮厂、长磷厂等,长风化工厂、川东净化总厂、重庆净化总厂也纳入建成区管理,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人口6万人。启动区包括川维两翼现属搂家镇的渡口村和石盘村,凤城镇的三坪村,长化厂的走马岭,面积约5平方公里,人口约8千人;拓展区包括朱家镇的石门村和石洞村,面积约6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人,主要用作特大型化工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十五"期间,除现有企业就地改扩建外,大型新建项目原则上布置在启动区,并由东向西逐步推进,向拓展区发展。

  据介绍,长寿化工园区将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三大领域,生产天然气碳、光气衍生、甲醇深加工、醋酸深加工、功能新材料和其它精细化工六大系列产品。在壮大和整合园区内现有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同时,园区将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落户,引进国际先进工艺技术、装置和国外跨国公司的资金,以推动园区和国际接轨。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的规划目标是通过10至20年的建设,使园区成为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以及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化工基地和世界级天然气化工基地,销售收入2005年要达到100亿元,2010年达到200亿元,2020年达到600-800亿元。

  四、南京为生态化工园构筑三道绿色屏障

  南京化学工业园在打造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的同时,努力为园区构建三重绿色屏障,降低园区的总体污染水平,建设一个绿色生态化工园。

  南京化学工业园地处南京江北地区。该区是中国最早的化工基地,现有扬子石化公司、中石化集团与德国巴斯夫公司合资的扬子巴斯夫公司、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等大型化工企业。在化工专业人才、原材料供应、产业链延伸、环境治理,特别是在公用设施配套共用互惠等方面,具备很强的优势。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规划4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生命医药项目。其总体规划结合中国石化在南京的投资项目,特别是扬子石化和扬巴一体化项目,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公用工程统一筹划、先行开发、配套设施齐全合理的原则,为进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南京市规划10年内将有1千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注入化学工业园,力争将该市建成"油、化、纤、塑、肥"全面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处于中国领先地位的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

  为了将化工园建成绿色生态化工园区,南京化工园为园区构筑了三道绿色屏障:一是构筑绿色准入屏障,不允许高污染企业进入园区,所有进入园区的企业,必须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让环保达标,否则一律不准入园。二是对达标排放后的污水,再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治理,确保园区的最终排放废水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三是建设绿色生态隔离带,这也是该园区的最大特色。南京化工园是一个呈东南-西北走向的狭长地块形状,在其西北边,规划了一条2公里宽的绿化隔离带;在中部,有一条4公里宽的的绿色生态走廊贯通整个园区;在西南边缘的上部,有一条2公里宽的绿化隔离带,边缘的中部越过长江的八卦洲地区主要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园区东南部分是否仍建设化工开发区,目前仍在从生态角度进行全面论证。南京化工园希望通过这三道屏障,建设出一个与城市友好和平的绿色化学工业园。

  五、四川泸州拟建成中国的"西部化工城"

  四川省泸州市提出,要借助其丰富的煤、硫铁矿、天然气资源和已具备的化工产业优势,建设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西部化工城"。

  泸州地处长江上游,拥有丰富的煤、硫和天然气资源。天然气已钻井800多口,探明储量600多亿立方米;硫铁矿资源预测总储量为32.2亿吨,占四川总储量的41%;煤炭储量达69亿吨,占四川总量的33%,且以无烟煤为主。泸州化学工业起步早,规模大,已建成较完整的化工体系,特别是天然气工业较发达,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泸天化、川天化、泸州化工厂、西南化工研究院都是行业内比较有影响的化工企业和研究单位。

  西部化工城总规划面积为12.5平方公里,分布在长江沿线约60多公里长的江岸线上,共分为四个园区。纳溪园区规划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碳一化工,有泸天化、西化院等企业。合江园区,规划2.5平方公里,以精细化工、1,4-丁二醇为方向,现有川天化等骨干企业。高坝园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以泸化厂为主发展精细化工。江北科技开发区内的化工园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在引进基础上发展医药化工和精细化工。四个园区均组建了管委会,统一建设基础设施,并已开展对外招商。

  泸州西部化工城目前已启动一批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13亿多元。主要有泸天化双甲工艺改造和新系统节能技改,总投资3亿多元;天一股份的催化剂及1000吨N-甲酰吗啉生产线,投资约4000万元;泸州北方化学公司的5000吨精制棉、4500吨民用硝化棉技改,总投资约8000万元;鼎力公司的四氯化碳装置技改,投资1800多万元。并有投资近30亿元的七个项目将在今明两年内启动,主要有泸天化投资9800万元的40万吨甲醇项目、10万吨二甲醚项目,天华公司投资5亿多元的2.5万吨1,4丁二醇项目,1.39万吨聚四氢呋喃均聚醚项目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题资料, 均为新华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社重庆分社网络中心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