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8日电(记者 李楠)当前,绿色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主基调,但耕地污染退化、气候变化影响、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仍然突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以下简称麻类研究所)所长杨永坤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加快先进农业材料与绿色生物制造技术攻关与应用,推进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推动耕地“主动健康”、强化农业生产保护、精准开发农业生物质新价值,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麻类产业的应用从纺织原料向可降解材料、生态治理、功能性饲料、生物质材料等多领域拓展,整体构成学科上纵向延伸、产业上衔接国家重大需求的发展格局。
图为可降解麻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现场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供图)
杨永坤介绍,农业材料已广泛应用于高效设施农业装备、生物质资源高效转化、新型覆盖材料、农业先进智能材料、农业绿色低碳经济等领域,是现代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重点,也是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物资保障。
在谈到如何聚焦耕地保育与粮食安全,着力推进农业绿色材料研发时,杨永坤认为,要重点围绕低成本、环保型生物基原料和粘合剂创新,开展环保型麻地膜、育秧膜、包装袋、堆肥袋等新型植物纤维膜产品创制,基于淀粉、聚乳酸等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开展研究。同时,聚焦污染水土修复材料、作物秸秆新材料研发及其在重金属污染、酸化、荒漠化等逆境土地修复中的利用,以此开展逆境土地特种高值作物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与装备创新。
图为可降解麻育秧膜育秧效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供图)
目前,麻类研究所突破传统麻类作物研究应用,多领域探索农业绿色发展实施路径。通过解析重要经济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结合关键育种技术,定向选育高产、优质、抗逆的麻类新品种,并转化应用,确保特色原材料有效供给,有效提高产业附加值。
“强化生物制造科技支撑,可以高效推进农业生物质绿色转化。”杨永坤认为,以植物生物质为原料,解析特色生物质品质特征与活性成分功能机理,进一步开展农产品加工微生物资源与改良研究,创新高效生物加工菌种,研发农产品绿色生物炼制技术,实现农业生物质高效定向拆解,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应用价值。
杨永坤强调,农业生物质高值利用,可以有效助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创新草本纤维提取、改性与材料创制技术,深入挖掘新型草本纤维基材料在农业、纺织及军需领域的新功能与新应用。重点将麻类等特色作物多糖、酚类物质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新型多糖材料设计与改造。构建生物合成技术体系,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应用。
图为麻类作物修复技术示范基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供图)
杨永坤表示,未来,麻类研究所将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构建农业材料领域科企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加强区域协同,联合高校与科研单位,深化共建联合生物材料研究中心,搭建人才共享、科技共创的协作平台,助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创新高地。通过地方创新资源联动,辐射带动优势科技资源向农业产业集聚,力争在重大苗头成果培育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