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首届国际科技前沿及转化应用大会暨SNDA科学家产业合作峰会在浙江省温州市成功举办。作为第八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期间举办的重点活动之一,本次会议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主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支持。会议聚焦世界前沿科技,致力于推动世界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共创开放科学未来。
会议由温州医科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张宏宇主持。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保健食品注册处处长宛超表示,2023年是产业发展的大年,尤其对于保健食品产业发展来说,是历史上里程碑的一个年份,打破了以往产业发展靠政府、审批产品靠背书,科学声称也打破过去单一由政府去指导制定功能评价方法的管理模式,整个制度体系在今年彻底得到了改革。今天各位专家齐聚在一起共同研究未来产业发展的机会,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借着很多产业政策的引领,让科学在保健食品领域发挥更大的科学引领和技术支撑作用。
蒙牛集团助理副总裁、营养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旭光表示,各行业核心技术的开发都离不开融合,技术融合是非常重要的。SNDA本身就代表几个关键领域的技术融合,S是合成生物,N是营养与健康,D是数字化,A是人工智能,而这背后不光是几个字母的简单含义,是整个产业相关技术的、应用的、科研转化的融合。希望今天与会的各个领域的专家都能畅所欲言,碰撞出火花,建立起一些新的潜在的合作兴趣和方向,为这个产业的技术融合、技术转化做出相应贡献。
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讲席教授陈铮鸣围绕“多组学赋能队列研究、拓展精准健康的研发”分享了组学研究和队列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大量的研究思路和经验。他表示,当下国内精准营养健康事业得到高速发展。希望基于此前参与支持项目积累的大量经验,多组学数据产出和数据挖掘工具等方面持续推动科学发现,帮助研究者进一步构建完整的多组学图谱,以更好地研究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干预手段,助力全民的精准营养健康管理。
哈佛大学遗传流行病学与统计遗传学实验室主任梁黎明围绕“运用分子特征谱评估与预测个体膳食干预的摄入与效应”分享了国内外的大量数据和研究。他指出精准营养的膳食干预策略需要衡量个体对膳食营养素的利用能力,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营养方案。随着先进的方法以及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分析检测技术、多种组学学科、系统生物学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结合,将有助于建立强大的个性化营养数据库,探究营养干预对个体的潜在影响,实现对个体营养状态、预防或治疗特定疾病的最优化营养推荐和干预措施。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首席教授林旭围绕“精准营养健康研究和应用的新思维新策略”分享了精准预测和精准干预的新策略、领先的数据库和最新的实验数据以及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她提到,希望将来可以通过多维表型数据的采集、多组学检测分析、营养知识图谱和干预决策树等多个模块,运用新思维和新策略进行简化,并应用于临床和健康管理,打造从精准的健康营养评估、营养和疾病的风险预测到干预的智能化营养健康管理闭环,为优化国民营养和促进健康提供科技支撑。
广州国家实验室、国家生物数据中心体系粤港澳大湾区节点平台首席科学家李亦学围绕“生物医学大数据操作系统介绍”分享了数据密集型研究面临的挑战、Bio-OS生物医学大数据操作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其推动科学研究系统化和个性化的优势和实际应用。他表示,数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问题,尤其是在目前数据大规模增长的背景下,数据无论是模态、形式、高维度、复杂程度等都存在挑战。因此,为保障我国生物数据开放共享和可持续利用,实现多层次生物数据的互联互通是加速产业发展和升级的基石。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刘龙围绕“食品生物制造细胞工厂创制及应用”分享了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构建微生物的细胞工厂,进行功能食品配料或者功能营养品的高效合成和生物制造相关的研究。他认为,当前功能营养品的传统生产方式主要为天然提取和化学合成,存在过程复杂、产率低、成本高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未来,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构筑系列“细胞工厂”,包括基因线路的构建、代谢途径组合的优化、高通量的筛选等方法,将是实现食品制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蒙牛集团助理副总裁、营养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旭光分享了蒙牛的产业研发、认知布局以及产业展望。他表示,科技是核心竞争力。与欧美等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营养健康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如何从过去的“产品跟随者”到如今的“技术引领者”,走向高新技术研发,建立全面的科学体系、高效的技术转化平台与产业合作模式、良性的技术市场竞争秩序,将是这一产业目前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未来蒙牛重要的发展战略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