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产业如何“智造”新质生产力?走进国台寻答案-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12 15:36:21
来源:中国网

白酒产业如何“智造”新质生产力?走进国台寻答案

字体:

  18世纪60年代起,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代表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来,开创了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生产的时代;19世纪70年代开始,人类迎来以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21世纪初至今,则是互联网的发展和成熟、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催生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始了智能化时代。

  一次次的工业革命,带来的不仅是生产力的改变,也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更是世界格局的变化。

  当前,中国白酒行业也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以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为特色的智能酿造技术正在成为开拓白酒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面对这样的变化,许多酒企开始推进智能化酿造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台就是白酒行业中践行智能酿造的先行者。早在2011年,国台就从顶层设计开始探索智能酿造,历经13年探索和6次创新迭代,建立了酱酒产业第一个全生产链智能化工厂。

  传承了千百年的正宗酱酒酿造技艺如何实现酿酒过程的全面智能化?如何用数智化赋能传统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带着这些问题,九频道走进国台酒业,探寻其敢为人先、突破创新,用智能酿造走出差异化的品质奥义。

  走进国台酒,打开智能酿造“黑匣子”

  5月,赤水河还没有变红,但河岸两边的酒厂制酒车间内依然是热火朝天的景象,空气中散发着时淡时浓的酒糟味和酒香味。22日上午,我们走进国台酒业的传统酿酒车间,这里各处都体现着时代的痕迹,工人们在车间内手持铁锹挥汗如雨,他们用日复一日、一铲一抛的坚守传承古法酿造技艺。

  下午,我们便走进位于仁怀名酒工业园区的国台酒庄,一踏进国台酒庄的大门,最直观的感受是:震撼!从5D影院身临其境观看影片,到参观实时更新数据的智能制酒车间中央控制室;从了解酿酒车间内部系统的智能化设备,到观看智能化数字酒库的存储和转运,都令我们感受到深深地震撼。

  走进国台制酒车间,与上午的传统酿酒车间截然不同:这里没有大汗淋漓的酿酒工人,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是员工坐在入口处的中控室操作车间中央控制系统,实时监控车间内机器运转情况和数字参数。

  中控室外,是由大型机械设备、密集的金属管道和一条条由机械手、感应器等各种部件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工作。

  整个酿造车间整体有5层,每层分工都不同,但楼层之间又全面打通,通过这种立体结构搭建起来的自动化生产线,基本实现了全面自动化及大部智能化,包括进粮、润粮、上甑、蒸酒、接酒、摊晾、加曲、起堆、下窖等各个生产环节。

  在国台酒庄制酒车间里,车间内的上甑机器人也正在忙碌地工作中,它们负责将出窖的糟醅,按照“见汽压醅”和“轻、松、薄、准、匀、平”标准,投入到每一个酒甑中,能自动调节蒸汽压力,严格按照工艺要求上甑。

  在机器人智能上甑的同时,酒蒸气则通过管道进入密闭的冷却系统液化为酒。在线监测系统可以智能控制摘酒的时间、酒精度和温度,将不同的酒体通过出酒管道自动输往不同的酒罐。

  整个生产链中,基酒存储虽处末端,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然而传统酒库地面面积大且储酒数量不多,而国台酒库追求空间体积。秉承着“向空中要空间”的设计理念,国台在智能化数字酒库中将空间利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国台酒庄规划有6栋数字化智能酒库,每栋储酒1万吨,每一栋分为5层,同时设计为双层结构,相当于10层。每层又设置为两层钢架,底下一层为吨坛,上面一层为千斤坛,存放着国台各年份的老酒和基酒。

  在酒的储存和取用上,采用智能防爆四向车、数字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等,实现自动化传输和转运,极大提高储运效率和安全性,可实现 24 小时无间断的无人化智能储酒和取酒功能。

  历经十余年的长期探索,国台已经将智能酿造生产全流程梳理归纳为30道工序、269个环节,并提炼出1071项工艺指标标准,且根据重要程度,细分为A、B、C三类,分别予以精细化控制。据了解,国台智能酿造产业化的推进,大大提高了土地使用率,降低了能源消耗,显著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产品质量稳定可控,人均年产能提升60%。

  当我们穿梭在国台酒庄内,可以看到国台已经把集约化发展的“基因”融入厂房设计和生产线布局中。从匠心传承到智能酿造,从天人共酿到天人智酿,国台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工匠精神与智能酿造的平衡之道。

  从天人共酿到天人智酿,国台智能酿造结硕果

  早在1994年,天士力便创立了“现代中药”这一新概念,成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领军者。而今,天士力又致力于数字化转型,打造了世界领先的现代中药智能制造平台,引领中医药产业迈进智能生产新时代。

  用天士力制药理念、技术和标准来做酒,融入了国台的基因。在扎根茅台镇二十多年,国台前十多年一直坚持学习茅台、做好国台,通过对大曲酱香酒正宗工艺的深度跟踪,国台掌握了核心工艺的精髓。2011年,国台积极响应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率先入驻仁怀名酒工业园区,投资兴建了国台酒庄,推进智能酿造的创新实践。

  国台酒业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长文是在2004年加入国台的,今年整整20年,先后在生产、科研等岗位工作,目前负责酒厂的技术和研发。

  在他看来,国台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推进智能酿造,是其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智能酿造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认为,中国白酒12种香型,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是最复杂的,口感也是最丰富的。离开茅台镇酿造不出茅台酒,同样,离开茅台镇也酿造不出国台酒。

  一是气候、水质、土壤、微生物等构成的独特酿造环境,赋予了茅台镇丰厚的自然资源,也让这里成为中国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另外,茅台镇有悠久的酿酒历史,长期以来千百家酒企连续生产,不间断地酿造对微生物培养、选育和驯化,在茅台镇造就了一个不可复制的微生物环境。

  二是以红缨子糯高粱作为酿酒原料。贵州本地红缨子糯高粱的颗粒小、单宁含量高、耐蒸煮,决定了高粱中淀粉在每个轮次的转化、糊化和被微生物的利用程度,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三是茅台镇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具有其他产区难以比拟的人才优势。李长文介绍,茅台镇居民大多数从事酿酒行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参与酿酒或相关工作,普遍对酱酒的熟悉和理解程度较高。

  多年以来,国台一直不断运用科技手段,多维度、全方位分析一瓶茅台镇正宗酱酒的科学内涵,揭示茅台镇产区的科技秘密。

  过去的白酒行业更接近传统手工业,品控靠的是“手摸、脚踢、眼观、嘴尝”等感官判断,评价标准多见于“七分熟、八分熟”等主观描述。

  基于感官经验式的判断,标准模糊,易受人员经验及主观影响,不利于蒸粮程度及酿酒过程的稳定性控制,也不利于规模化的生产,更不利于中国白酒走向世界。

  2018年以来,国台技术团队在酒师提供感官评判支持的基础上,收集感官经验数据和糊化度检测数据,录入数百份对比数据,经过多年的数据收集和跟踪,国台探索出数据模型,计算出样品糊化度,建立了实际生产过程中高粱蒸煮糊化度评价标准。

  糊化度模型的建立,科学地解析“七分熟”“八分熟”,将传统的经验转化为数据的标准,并应用于指导生产,改变了以往酿酒生产时只能依靠经验判断的方式,提高了国台酿酒生产的质量把控能力。

  李长文介绍道,类似糊化度模型的探索和成果,还有生物传感器分析仪、指纹图谱相似度和红外光谱技术等。

  生物传感器用于评价酱酒发酵效果,这项技术的应用,为国台生产工作提供了更多有效信息,有力保障了国台基酒质量及产量。指纹图谱是国台技术团队找到一种客观且可量化的整体评价酒体质量的标准,从整体成分上进行综合评价,使感官品评和客观数字化评价相结合。具有采样精度高、操作方便、快速且识别能力强等优点,只有与标准指纹图谱相似度达90%以上的产品才能出厂。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智能品酒环节中对成品酒和基酒技术的评价,这项研究在白酒中的应用,引领了整个行业。

  十三年前,国台在没有前人经验可循的条件下,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率先开展智能化酿造尝试;十三年的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这也将为白酒产业转型升级、产区进化提供丰富的“国台经验”。

  “截至目前,已经有酱香、浓香、清香的众多知名酒企到国台酒庄参观交流,我们以全面开放的姿态欢迎其他酒企的到来,也会毫无保留地将国台经验进行分享。”李长文说。

  李长文透露,国台下一步将持续开展传统酿造工艺的数字化解析和标准建立工作,利用标准持续对智能酿造各环节开展评价,加强大数据采集和关联分析工作的投入力度,形成完整的标准和模型体系,深入挖掘智能酿造全流程,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梳理工艺细节。

  培育新质生产力: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今年初,随着“发展新质生产力”被正式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正在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以新质生产力破题酒业发展,不仅恰逢其时,还是行业共同的命题。

  作为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向传统产业要新质生产力,推进“产区六大体系”建设,开展白酒产业综合治理,推动白酒生产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白酒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仁怀市工业和商务局副局长王永强表示,下一步,仁怀将持续加快健全完善核心产区产业体系,巩固提升白酒产业综合治理成效,积极推动酱酒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助推白酒企业做大做强。

  科技创新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积极拥抱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是中国白酒产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探索和创新,不断提升产业的装备水平、机械化酿造水平、生产质量和效率。

  国台“秉承传统不泥古,科学创新不离宗”的理念。初心和目的是要造出传统酿造一样的好酒,而且标准体系更完善、质量更恒定。原料、产地、核心工艺都没有改变,持续深化对传统工艺原理的认识和把握,然后进行数字化解析,建立标准、集成体系,是国台的守正与创新。

  这是国台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机遇的具体行动,也是打造中国新名酒、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

  在九频道看来,国台要打造的“中国新名酒”品牌,不仅仅是茅台镇第二大酱酒品牌的崛起,更是一个集开创性与引领性于一身的名酒品牌。这个品牌,立足贵州,放眼全国,走向世界。

  去年,国台发布《国台智能酿造标准体系》,这是国台智能酿造的总结复盘凝练,是坚守标准的具体实践,是坚持“酿好酒、酒好喝、酒喝好”的初心体现,是助力白酒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之举。

  从智能酿造技术推进者到标准制定者,国台花了十多年时间,闯出了一条新路,也让其“中国新名酒”的价值内涵有了更加具体的意义。

【纠错】 【责任编辑:冯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