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翁伟庆 编辑:邱小敏
核心提示  
  2005年的“非公经济36条”,对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来说,是一份意义非常积极、非常重要的文件。但出台至今,其中的一些政策措施尚未真正落实到位。有人这样形容,“非公经济36条”把堵在民间投资面前的“石头墙”拆除了,但实际生活中却又挡了一层“玻璃门”。如今,“新36条”推出了,这扇“玻璃门”能打破了吗? [详细]
•点击参与讨论
· 国务院发文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中国政府网13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详细]
· 新华时评:“政策利好”之下,期待实质举措跟进
· 2005年“非公经济36条”全文回顾
· 马光远:民间资本打破垄断格局 观念是最大障碍
· “新36条”怎样才能取信于民资
  从长远看,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民间投资的成长,关系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走向,关系着中国经济的未来。在民间投资已占据半壁江山的今天,我们有理由期待,“新36条”能带来民间投资的又一个春天。
 
相关阅读
温州6000亿民间资本流向调查
民间资本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往期话题
Copyright ? 2000 - 2009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