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2/ 09 08:53:31
来源:经济日报

从地方两会看财政“账本”——收入逐季向好 民生支出有力

字体:

  近日,各地两会陆续举行,多地相继晒出2020年财政收支报告和2021年预算报告,备受社会关注。过去一年,各地“钱袋子”状况到底如何?今年各地财政收支平衡又面临哪些现实压力?针对这些热点问题,经济日报记者进行了梳理和采访。

  从各地公布的2020年财政收支情况看,全年总体上呈现“V”形走势,收入降幅持续缩窄。比如,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月份负增长7.8%,到4月份累计负增长8.5%,9月份彻底扭转,全年实现收入企稳回升,增长2.1%。江西一季度财政收入一度大幅下滑,随着复工复产加速推进,财政总收入自5月起逐月向好,在10月份实现“转正”;内蒙古财政收入逐季好转,总体呈现一季度大幅下降、二季度触底回升、三季度波动收窄、四季度持续向好态势,全年超收101.3亿元。

  “去年各地财政收入在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呈快速下行,然后企稳回升。这是有力的疫情防控策略和有效的政策激励带来的,更是全国人民奋力抗疫,努力复工复产的结果。”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表示,2020年我国经济实现正增长,带动财政收入复苏,当前这一态势还在延续。

  记者梳理各地财政收支情况发现,在收入面临较大挑战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力度不减,一些地方甚至保持较快增长。山西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增长8.4%,达到5111亿元;江苏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682.5亿元,增长8.8%;甘肃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54.9亿元,增长5.1%。

  面对“减收增支”的现实状况,各地政府也想方设法开源节流,坚持过“紧日子”,大力压减非刚性非急需支出,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民生等重点领域。

  广东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省在去年合计压减支出125亿元,腾出资金优先保障中央和省级重大战略部署;山东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仅省级通过“压、缓、停、收”四项措施就收回资金162亿元,集中用于急需的重点支出保障;辽宁在去年初预算一般性支出压减15%的基础上,执行中又进一步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227.8亿元,将资金重点用于应对疫情防控和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等领域。

  专家分析,随着经济的稳步恢复,2021年各地财政收入形势将有所好转,有望保持明显增长。但由于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民生、防疫等刚性支出压力不减,同时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依然较大。

  对此,各地在今年的预算报告中也有充分预估。上海预算报告提出,预计2021年财政收入增长继续面临较大压力,但通过努力可实现一定幅度的增长。综合分析判断,2021年上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58亿元,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0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河南预算报告则提出,2021年河南财政经济形势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财政收入增长面临挑战。通盘考虑,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目标为5%。

  记者注意到,面对复杂形势,今年地方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提质增效,既保持了适度支出强度,同时更加注重量入为出,有保有压,继续优化支出结构,将财政支出重点领域锁定为“三保”、科技、农林水等领域。江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西省级部门2021年按10%比例压缩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四川省级财政重点支出主要围绕保民生、支持产业发展、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三方面开展,将各安排资金1668.2亿元、399.2亿元、469.9亿元。

  “各地应理性看待当前面临的财力困难,多想办法,多做实事。”何代欣建议,各地要进一步缓解财政收支压力,还要做好财政运行监测,确保基层财力能够基本运行,推进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建设,将上级财力落到市县最需要的地方;同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发挥有限财政资金的激励作用和社会保障作用等。(记者 李华林)

【纠错】 【责任编辑:施歌 】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06011270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