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近日召开的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暨党建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上海将持续优化国资布局,深化国企综合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服务国家战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管好国有资本,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发展。根据会议披露的信息,2021年上海将开展上市国企高质量专项行动,探索将市值管理纳入企业考核评优体系。
瞄准“三个高于”目标
上海东南方向的洋山深水港,塔吊林立、舟车穿梭,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今年1月份,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逾10%至403万标准箱,创历史同期新高,实现牛年开门红。
上港集团董事长顾金山说,2020年上港集团把握航运市场“一箱难求”的情况,推出空箱商务计划,鼓励船公司加大在上海港的空箱调运力度,为国内企业货物出口打通海运服务链。2020年全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350万标准箱,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
在疫情影响下取得不俗业绩的还有上海国际集团。统计显示,上海国际集团2020年实现利润总额超过130亿元,较2019年翻一番,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上海国际集团还直接投资中芯国际、商汤科技等项目企业近12亿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推进,上海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加快。2020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1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3208亿元,系统企业全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截至2020年底,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24.0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市国资委提出,今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力争实现“三个高于”:地方国有企业收入、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同比增速超过上海GDP增速、高于全国国企平均水平、主业利润增幅高于利润总体增幅。同时,围绕科技创新,持续打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展望“十四五”,上海市国资委主任白廷辉说,上海国资系统将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人本化、法治化、数智化为导向,全面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精准监管提高国有资本效率效能。到2025年,上海国有经济服务国家战略支撑社会发展的作用充分彰显,国有企业落实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扎实见效,国资监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体制机制确立完善,国企党建发挥政治组织功能质量水平全面提高。
深化“两类公司”改革
成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也就是俗称的“两类公司”,是推动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深化“两类公司”改革,有利于管好国有资本,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
会议披露的信息显示,2020年上海国投公司获批筹建,加上此前已成立的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国盛集团,目前上海已构建起“金融投资+实体投资+资本运营”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新格局。
深化国资运营、加快资产盘整是“两类公司”的重要使命。上海国盛集团董事长寿伟光说,自转型为运营平台以来,国盛集团不断加大存量资产盘整处置力度,累计盘活各类资产340多亿元、变现200多亿元、清理退出企业300多家。
“资产盘整处置业务不仅是存量资产的盘活变现,更是通过资产管理、兼并收购、重组整合等多种模式服务国资国企改革重组,持续提升国有存量资产价值。”寿伟光说。
优化存量资产的同时,国盛集团还以专业化的资产运营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大局。截至2020年底,包括上海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在内,国盛集团主导发起的基金集群总规模达800亿元,为全国“两类公司”改革提供了示范样本。
白廷辉表示,2021年上海将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优化投资决策委员会运作机制,提升资本运营效率。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推动直接监管、委托监管、指导监管企业联动发展。
开展上市国企高质量专项行动
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路径。2020年,上海农商银行IPO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上海金融服务类国企整体上市实现全覆盖。
上海农商银行董事长徐力说,2020年上海农商银行总资产跨过万亿元大关,成为当年首家A股发行成功过会的农商银行,综合改革取得新的突破。以上市为契机,上海农商银行将强化信息披露管理,开展职业经理人薪酬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随着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上市国企在A股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上海市国资委提出,将开展上市公司高质量专项行动,实施一批资产重组、市场融资和股权转让等项目。建立市值管理绩效水平分析评价机制,探索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纳入国企考核评优体系。
与此同时,上海还将引导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作为重要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积极探索企业员工以科技成果出资入股,在金融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针对国有相对控股混改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在监管内容、方式和程序上与国有独资或全资公司有所不同。(记者 何欣荣 杨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