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3/ 16 08:32:15
来源:新京报

降糖降压保健品热销的背后:假名医、伪专家泛滥

字体:

  降血糖、降血压等产品确实是虚假宣传的重灾区,同时也扰乱了正规保健食品企业和行业正常秩序。辅助降血压、辅助降血糖本是正规保健食品的功能宣称,这些功效也是在经过严格的动物试验、人体试验后得出的结论,没有拿到保健食品批文的产品,就应视为普通食品,不能宣称功效,更不能宣称疗效。——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徐华锋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慢病人群规模已经超过3亿。糖尿病方面,患病人数达1.28亿,而且由于未按时进行血糖监测及用药、缺少重视等多方面因素,糖尿病患者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不理想,只有不到16%的中国患者血糖控制达标;高血压方面,我国18岁以上的成人高血压患者已达2.45亿,患病率约为27.9%,控制率却非常低,仅有16.8%。

  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外,不少慢病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又把目光投向保健品,其中既包括正规保健食品,也包括非法添加不明成分的产品。

  朋友圈、短视频成为推销保健品新渠道

  我国营养保健食品市场规模约为4000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场。一边是数以亿计的患病人群,一边是平均不足20%的血糖、血压控制达标率,无疑都给一些非法产品以可乘之机。

  王女士家住北京大兴,以前跳广场舞时经常听朋友们提起一些能治病、能赚钱的保健品,还有人拉着大家一起听课、一起购买。王女士正值更年期,身体总感到各种不适,因而也跟着一起买过不少,花了不少钱,却没有什么效果。

  去年初疫情发生后,这种口口相传的销售“套路”已经很少见了,微信朋友圈、各种群聊、短视频成为推销产品的新渠道。

  因为家里有老人患有糖尿病,前不久,李女士经过微信好友推荐接触到一款保健品,宣称能让糖尿病患者脱离药物治疗。李女士很是动心,“老人总是服用药物控制血糖,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果这款产品能够降血糖甚至摆脱药物治疗,自然是不二选择。”不过,李女士还对这款产品有一丝怀疑。

  在北京从事IT行业的王星也表示,家中的老人经常刷一些短视频平台,他很担心,如果没有严格审查标准,平台上的信息会不会让老人“上钩”。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在某短视频平台,新京报记者以糖尿病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显示,除部分内容为医生、医疗机构的科普信息外,还有不少“糖尿病偏方”、“一周后血糖明显降低”等内容。例如,有多个用户发布关于降血糖的内容,即每天用15克的翻白草代茶饮,一周后就可看到血糖有明显变化。

  新京报记者看到,发布上述相关内容的多个账号主体认证信息均显示为健康师、管理师等,并不具备医师执业资格。

  降糖、降压类保健品成为虚假宣传重灾区

  事实上,包含降血糖类产品在内的保健食品一直是虚假宣传的重灾区。

  新京报记者以“糖尿病”为关键词在某购物平台搜索,参花消渴茶、苦瓜素胶囊、津玉袋泡茶、葛根苦瓜铬胶囊、四怀糖脂安胶囊、苦瓜人参复合片、荞麦苦瓜桑叶胶囊等多款产品名列其中。

  一款名为百合康牌苦瓜洋参软胶囊的产品宣称为“高血糖克星”,月销量1000+。客服表示,该产品为国家认证专门辅助降血糖的,“吃一段时间血糖控制差不多了,就可以不用吃药,吃我们这款控制就可以了。”

  新京报记者又以“高血压”为关键词在某购物平台进行搜索,相关产品包括纳豆激酶软胶囊、鱼油软胶囊、海豹油软胶囊、龙涎降压茶、合辉安泰片、罗布麻茶、大豆卵磷脂软胶囊、降压神茶、绞股蓝茶、丹参菊花茶等。

  排名靠前的“纳豆激酶软胶囊”月销量也为1000+,客服表示,正在服用药物的,搭配这款产品可以更好地降低血压。对于是否能达到停药效果,客服表示,“后续趋于平稳或是接近正常值时,可以遵照医嘱减量或是停服药物。”

  近几年,多个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发布保健食品消费提示,对于辅助降血糖、减肥及缓解体力疲劳类保健食品,购买要慎重。监测结果显示,辅助降血糖、减肥及缓解体力疲劳类保健食品易违法添加药物,在选购该类产品前应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网站对产品相关信息进行查询,特别是老年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发布保健食品消费提示,凡涉及虚假宣传表述的产品,无论是在商超等线下实体店销售,还是

  通过网络、会议、电视、广播、电话和报刊等方式销售,请消费者都不要购买。

  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广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就治疗效果而言,糖尿病患者能够得到缓解,甚至实现短时间内的停药也是有可能的。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也需要前提条件,即在患病早期,治疗的同时配合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但糖尿病仍不能达到治愈的效果。

  北京安贞医院干部保健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巍也表示,从高血压的机理来讲,大多数高血压都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的,这种血管硬化是不可以逆转的,高血压也是不能治愈的。

  参花消渴茶被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百余次

  不只是一些保健品涉嫌虚假宣传,一些药品广告也存在篡改审批内容,含有不科学的功效断言和保证的情况。例如,频频在电视上发布广告的德善药业产品参花消渴茶,仅2018年就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166次。

  德善药业官网显示,参花消渴茶的作用为滋阴补肾、益气生津、适用于Ⅱ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肾气不足证,可改善:口渴喜饮、烦热失眠等,60袋装的参花消渴茶售价为495元。新京报记者拨打官网的服务热线,自动提示音显示:“欢迎致电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心,参花消渴茶,糖尿病人喝的茶,治疗Ⅱ型糖尿病,远离并发症,就选参花消渴茶。由于咨询人数较多,您的来电已经记录,健康顾问会尽快给您回电。”

  随后,一名自称参花消渴茶健康管理中心健康顾问打来电话介绍,参花消渴茶不是茶叶,也不是保健食品,而是由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生产的、国内唯一一款国药准字号的茶剂型药品,专治糖尿病和并发症的一个专利药。“它里面是纯中药,不用担心像西药那样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副作用,也不会伤肝伤肾伤胃。”

  对于是否可以停用西药的问题,该客服表示,不能马上停,可以先跟着消渴茶一起用,等到血糖稳定之后,在医生的建议下,把西药彻底停下来。一年或半年血糖稳定下来,再巩固一段时间,慢慢也许可以达到不用喝消渴茶。该客服还向记者介绍了一个服用参花消渴茶治疗糖尿病的成功案例:“我曾经服务一个糖尿病患者,70多岁的一位阿姨,她就是用了(参花消渴茶),后来靠科学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已经可以把血糖控制得挺好了。”

  新京报记者进一步查询国家药监局网站获悉,国内参花消渴茶仅有德善药业一家企业手握批准文号,最新药品广告批准文号已于2020年9月10日到期。

  数年前,参花消渴茶曾在广告中宣称“30天激活胰岛,一个月血糖平稳,两周期并发症明显好转,血糖不反弹,三周期胰岛功能恢复,减服各种降糖药,一次治糖尿病,重享吃喝玩乐健康生活”等内容。

  2017年7月,辽宁食药监局下发通知,称德善药业发布的“参花消渴茶”药品广告严重篡改审批内容,含有不科学的功效断言和保证,决定撤销德善药业“参花消渴茶”的68个药品广告批准文号。虽然德善药业发布声明称,“从未发布任何参花消渴茶违法广告”,但辽宁省食药监局随后还是再度下发关于撤销“参花消渴茶”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通知。

  公开信息显示,德善药业可生产中西药茶剂、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等多个品种项目,其主要产品包括参花消渴茶、祛浊茶等。按照公司官网显示,其市场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市。其中,参花消渴茶的销售直接关系到德善药业的业绩。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参花消渴茶收入占德善药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达到76.39%、94.09%、48.71%,虽然比重在下降,但参花消渴茶依然撑起了德善药业业绩的半壁江山。

  ■ 消费提示

  慢病人群擅自停药会危及健康

  新京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能不能治愈?

  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广:就治疗效果而言,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甚至实现短时间内的停药是有可能的。不过需要明确的是,即便患者症状得到缓解,但糖尿病患者的细胞功能可能会受损,患者还是要逐渐走上药物治疗的道路。

  北京安贞医院干部保健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巍: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会有增高的趋势,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大多是不可逆转的,所引起的高血压基本上都需要终生服药。对一些由于生活习惯不良所引起的高血压,在调整生活方式后让高血压得到根治,这个是有可能的。

  新京报:宣称降糖降压甚至停药的产品是否可信?

  王广:这种宣传肯定是不可信的。除药物治疗和减重手术,像保健品等,还不能达到很好地控制血糖的效果,更不可能治愈糖尿病。在短时间内达到降糖效果,甚至停药,这类产品的宣传显然是不可信的。

  刘巍:对于有些产品宣称的预防血管硬化的效果,主要看保健食品的成分。一些成分,有清除体内自由基的效果,可以维持血管壁本身微环境的稳态,清除血管里面的垃圾,这种保健食品还是有预防作用的。保健食品有一定的限制性,不要相信保健食品能治病,但有些保健食品对预防疾病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新京报:慢病人群贸然停药会有哪些健康危害?

  刘巍:如果服药不规律的话,就会对身体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因为我们的血压需要维持一个稳态,如果降压药物突然停掉,人体血压的平稳就会受到影响,血压有可能会突然增高很多,甚至超过180mmHg,有时血压可能突然降到110mmHg以下,这种血压波动对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王广:服用保健食品一周或两周的时间,就把药物停掉,风险还是比较大的。贸然停药,患者血糖可能出现反弹,部分胰岛功能较差的患者,甚至有出现酮症酸中毒的可能,这也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

  新京报:慢病人群可否选用保健食品辅助治疗?

  刘巍:我认为高血压患者是没有必要服用保健食品的。导致高血压,一方面是遗传因素,另一方面是动脉硬化。只有药物,如卡托普利类、沙坦类,才能起到调节血压、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如果过度服用保健食品的话,还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一种压力。因此,对于慢病患者还是要尽量理性选择,谨遵医嘱。

  王广: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用药。我认为没有特别有效的产品可供选择,保健食品能起到的是辅助作用,毕竟不是药品。按照目前的指南推荐,并没有将保健食品纳入推荐范围。

【纠错】 【责任编辑:游苏杭 】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9171127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