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不淡 外贸再起航(经济新方位·新春观察)
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再创历史新高,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充分体现了我国外贸的强大韧性和综合竞争力。
今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4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2%,其中,出口表现尤为强劲,同比增长50.1%。增幅明显、“淡季不淡”,延续了去年6月份以来进出口由负转正、持续向好的态势。
随着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站在新高点,我国外贸前景如何?有何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高质量发展如何推进?记者在各地进行探访。
技术研发带动——
厚植创新力 培育新优势
市场行情好,外贸订单忙。即便在春节假期,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开机率都超80%。“订单多又多,大家伙干劲十足。”公司董事长吴小平笑着说。
作为全球光伏背板领域的龙头企业,去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赛伍海外市场需求萎缩,出口下滑。
怎么办?扩展东南亚、日本等地区新客户;为国外客户寄送防疫物资,视频进行技术服务,巩固合作关系……一揽子对策及时稳住市场份额。“对公司来说,更重要的是练好内功,技术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吴小平说。
市场调研是第一步。印度、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屋顶瓦楞钢板较多,只能使用轻质化的光伏产品。一款强度高、韧性好、抗腐蚀性强的轻质透明背板一经推出,很快占据大片市场。
研发投入不可少。“别看其貌不扬,有了它,国产变频空调的关键元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展示厅,公司研发总监邓建波拿起一个硬币大小的浅黄色小元件感慨,历时5年、经过上万次实验、投入上千万元,才研发成功这个IGBT变频器半导体模块的散热电路基板。
专业人才是关键。2020年,公司研发人员从70名增长到100多名,今年还将增加到150名。前不久,公司成立工匠学校,定期开课,带动培养一批能挑大梁的“多能工”。
不局限于光伏材料企业,赛伍正向高分子材料高科技企业转型,将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高铁、5G通信等领域。“我们还将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以技术创新带动出口增加。”吴小平说。
“创新是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也是提升商品价值链增值水平的关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表示,质量和结构性问题仍然是我国外贸发展的主要矛盾。面对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传统比较优势下降、出口商品附加值较低等现状,要加快推动外贸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王晓红建议,一方面,要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和企业综合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全面促进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大财税政策力度,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实施自主品牌培育行动,支持企业创品牌、增品种、提品质,选择一批具有知名度的品牌重点培育。
中欧班列保障——
畅通物流链 开辟新市场
成都国际铁路港内,一列载有50个货运专柜的中欧班列从中心站缓缓驶出。装载着汽车配件和电动工具的这列班列,将为德国博世集团提供机械装备。
“今年我们将为博世集团发送3800个集装箱专柜,还要给奔驰、本田等公司发送装备。预计全年公司外贸总值将超过40亿元,比2020年翻一番以上。”成都莱万特公司负责人陈江南说。
莱万特的发展是我国外贸区域发展更加平衡的一个缩影。2020年,中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增长11%,占比达到17.5%。
在陈江南看来,业绩翻红,少不了中欧班列的大力支持。“借助中欧班列,我们的设备已经可以运往整个欧洲,为开拓新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他介绍,去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外贸业务一度受阻。为此,他们一方面寻找新的产品供应商,一方面着手扩大外贸市场范围。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带来了机会,公司看准重庆工业制造优势,联络相关制造企业,为德国大众等公司提供相关机械装备。“重庆和成都的中欧班列线路不同,方便我们根据需要选择线路发送货物。”陈江南说。
外贸发展,物流先行。稳住外贸,首先要稳住全球物流链。
2020年,疫情重创全球物流业,不少航班停运、港口封闭,全球海运运力紧张,国际航运价格持续攀升,集装箱供不应求、运输成本上涨。效率高、路线广、全天候稳定运行、成本低的中欧班列成为连通欧亚大陆的重要桥梁和绿色通道。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创新高,全年开行12406列,发送113.5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50%和56%。
“今年我国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机遇与挑战并存。”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党委书记庄芮表示,随着全球贸易逐渐复苏,货运需求不断上升,国际运输能力依然吃紧,需要继续巩固外贸回稳向好的基础,保持助企纾困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日前,商务部表示正会同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等部门,做好提升海运运力、提高中欧班列运输效率、增加集装箱供应、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工作,努力推动国际物流的畅通运转。
政策加把劲,外贸主体也抢抓机遇。“我们进行了火车的低频震动测试,验证通过铁路进口半导体的可行性。”陈江南表示,今年打算通过中欧班列发展半导体进口贸易。3月,公司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租的3万平方米仓库也将投入使用,能够存储更多设备,保证物流时效,为企业争取更多外贸订单。
跨境电商助力——
拓展新业态 激发新动能
“去年5月以前,公司订单断崖式下跌,几乎没有新增。”说起去年的外贸状况,宁波嘉泽厨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传军连连摇头。
疫情在全球蔓延,物流、交易成本上升,像马传军这样一直走线下销售的中小外贸企业主一时没了主意。
转战跨境电商是条好路子。但平台、销售、仓储、售后等一窍不通,马传军迟迟不知如何下手。
去年6月,在宁波市政府指导下,22家企业和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宁波)跨境电商出海联盟,希望集合优势资源,通过平台共享帮助中小外贸企业少走弯路,降低经营成本。
听闻跨境电商联盟的筹建,马传军赶紧报名。“联盟整合各理事单位资源,为我们提供了线上销售平台,产品卖到哪、哪些卖得好都一目了然。”马传军说,“以前对海外消费动向的反应相对滞后,现在几乎每两三个月就要对产品更新换代,面对海外竞争也更有底气了。”再加上货物储备于理事单位的海外仓,在派送时效上,相当于与国外卖家站在同一起跑线。
“联盟已形成第三方平台销售、海外仓线下分销、企业境外独立站销售等多种营销模式。”联盟发起成员豪雅集团董事长吴威说,通过集成清关、结汇、退税、物流、跨境物流总包、跨境电商店铺代运营等功能,能为外贸制造企业转型跨境电商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
搭上跨境电商的“顺风车”,中小外贸企业出口有了新模式。据宁波市商务局统计,联盟成立半年来,共带动外贸出口额约240亿元,成效明显。今年,联盟瞄准高质量“集群式”出海,计划带动外贸出口超300亿元,服务中小企业上万家。
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31.1%,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但电商平台、物流、支付、仓储、售后等配套设施仍需跟上。
“政府和企业应当共同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的高效化、规范化,强化监管,做好溯源。”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院长马述忠表示,要加快完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新业态优势。跨境电商企业也应关注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卫生等动态,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记者 罗珊珊 王伟健 王永战 窦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