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4/ 26 14:35:01
来源:新华网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福建福鼎:“一片叶子”带来的改变

字体:

  新华社福州4月26日电 题:福建福鼎:“一片叶子”带来的改变

  新华社记者顾钱江、张逸之、许雪毅

  在外省打工多年的阿铁,2011年返回家乡——闽浙交界的福建省福鼎市。5年后,他盖起村里最体面的楼房;2019年,43岁的他娶到一位贤惠的妻子。让这个畲族汉子交上好运的,是福鼎特产的一种茶——白茶。

  阿铁(左)和他的爱人吴冒花(右)在深山里采摘荒野茶(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过去10年,福鼎白茶异军突起,成为综合产值逾百亿元的富民产业。当地60万人口中,约三分之二从事与白茶相关的工作,福鼎成为名副其实的“白茶城”。

  “我爸叫‘阿金’,有人跟我开玩笑说,‘现在你阿铁才是金贵的命!’”大名叫李照铁的阿铁憨笑着说。他家茶园出产的,是颇受欢迎的“荒野白茶”。

  阿铁在制作白茶(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福鼎依山傍海,白茶史源远流长。18世纪末,福鼎白茶由华侨传播到东南亚等地。因长期以外销为主,过去国人对福鼎白茶知之甚少。

  福鼎所在的宁德过去是全国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上世纪90年代,人们纷纷外出经商或打工。

  当地茶叶机械技术员林有希因所在国营茶厂破产,一度跑到京、沪等地推销福鼎绿茶和花茶。2000年,林有希返回福鼎创办企业,承包茶山做有机绿茶,同时探索白茶饼等新制作手法,利用业界年会等推广白茶。一些福鼎茶企不断加入进来。

  2007年,“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带领企业打造“福鼎白茶”公共品牌,制定产业政策并推动实施。此后数年,福鼎白茶迅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福鼎白茶开始以‘黑马’姿态出现在茶叶市场上。”已是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林有希说。

  这是3月31日拍摄的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的一处茶叶种植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随着福鼎白茶成为茶界新宠,在外打拼的福鼎人纷纷返乡加入发展白茶的大潮。

  2020年,福鼎茶产业主要数据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实现新增长:茶叶总产量3.24万吨,其中白茶2.53万吨,茶产业综合总产值119.53亿元,同比增长12.2%。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一半以上来自茶叶生产。

  今年4月,“福鼎白茶”品牌以52.15亿元位列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四位,连续12年跻身十强。

  这是4月1日拍摄的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的一处茶叶种植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如今,白茶已成福鼎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龙头企业+中小型加工企业+茶园基地+合作社+茶农”的产业发展模式日益成熟。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中国白茶第一镇”点头镇,农民将多余茶园流转给龙头企业,可得到三份收入:土地流转租金、入企打工薪金、入股参股股金。

  “农民有茶园,还能到茶企打工,当然脱贫致富了。”点头镇镇长张龙贵说。

  工作人员在位于福鼎市点头镇的六妙白茶茶叶品控中心审评茶叶质量(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六妙白茶董事长庄长强回忆,2012年,他们刚到点头镇大坪村经营时,村庄破烂,杂草丛生,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几十户,年轻人穷得找不到老婆。白茶产业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切,“现在村民有房有车有茶园,小伙子可以挑媳妇了。”他说。

  入夜的福鼎,桐山溪畔小广场热闹非凡,有跳舞的,有挑灯看河的……一个个茶馆中,人们围桌而坐,细品白茶滋味。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悄然改变着一个城市的气质。

【纠错】 【责任编辑:施歌 】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0601127377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