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快北京工业互联网生态培育,近日,“2023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度行暨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北京赛站颁奖典礼”在石景山举行,北京京西板块首座工业互联网主题产业园区——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以品牌影响力及产业集聚能力被院士专家、企业代表、产业代表、中央媒体关注。
打造北京工业互联网新高地
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宣鸿在致辞中提到,“2019年,为了积极落实北京市战略部署,作为北京市整合创新资源的市场化平台,中关村发展集团与石景山区政府签署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启动了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建设。”
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由中关村发展集团与石景山区政府共同打造,园区核心区位于石景山西井地块,占地9.27公顷,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投资达90亿元。按照规划,园区共分两期建设,一期已于2021年9月正式启动建设,目前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4年一季度竣工;二期于2023年3月启动建设,将于2026年竣工交付,步入成熟运营阶段后,预计园区年产值将达到500亿元。
宣鸿表示,届时,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将成为北京市规模最大、产业链最为齐全、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之一,成为北京工业互联网产业新高地。
企业嘉宾现场考察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
颁奖典礼现场,工业互联网平台工程实训基地正式揭牌并宣布落地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计卫星介绍,作为一门典型的新学科,工业互联网尚没有完整的人才培育体系。该实训基地将围绕工业环境、工业场景,为产业园区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系统化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力量。
在此之前,园区已经吸引了航天云网、东土科技、北科亿力等工业互联网领域头部企业,形成了初步聚集之势。其中,作为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之一的东土科技开发的“Intewell”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成功提供了自动缺陷检测识别解决方案,打破了欧美软件巨头垄断困境,成为芯片制造智能化过程中的关键一笔。
多维度助力产业集聚
谈到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这一新兴特色园区如何“创新突围”,北京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永学提到了一个观点:要具有产业集群思维和意识。
2022年,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达到248家,“双跨平台”也有28家,但一大部分工业互联网企业仍处于一边盈利方式单一、连年亏损,一边政策支持、市场广阔的冰火两重天境地之中。贺永学认为症结所在是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个性化需求,这是工业互联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的特点。从目前已经找到规模化突破口的个别领域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集群中的效果和效率都不容小觑。
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也在积极依托中关村发展集团的资源优势,借力集团4+2业务体系,搭建适合工业互联网产业的综合服务体系,包括技术研发、金融服务、智慧管理、人才实训、市场与供应链、综合商务等,致力于为企业发展带来有效助力。
此外,为了更好的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的集聚和发展,石景山政府发布了《石景山区促进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暂行办法》,单项支持资金高达1000万元;发布了“石惠十条”,最高补贴达3000万元;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同搭建了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立了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专项基金;搭建了工业互联网开发建设平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服务体系和人才培训平台……
先栽“梧桐树” 再引凤凰来
石景山,北京工业发展史上最辉煌的老工业基地,坐拥为重工业时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京西八大厂”,其中位于京西的老首钢,始建于1919年,跨域了百年历史,如今正以别具一格的面貌成为北京新地标。
事实上,石景山深厚的工业血脉从未断流,东土科技、北方工业大学、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均根植于这里。根据石景山统计局数据,2022年,该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43.5亿元,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丰沃土壤。
贺永学介绍,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综合了我国在全球工业互联网产业竞争中的先发优势,以及石景山的工业底色,甄选出融合基础较好、带动效应较大的四大重点行业,即培育以智能制造、能源电力、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为主的工业互联网上下游产业集群,与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合作,比如中石油、北汽、格力、首钢、国家电网等,推动面向工业现场的生产过程优化、面向企业运营的管理决策优化、面向社会化生产的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服务优化的典型应用场景项目落地。
除此之外,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将依托石景山山水文化融合生态环境,给入园企业提供一个生活、生产、生态融合的环境,从多方多维满足入驻主体个性化需求。“跳出‘空间只是载体’的怪圈,借助中关村发展集团的资源、经验及品牌优势,向后端运营管理延伸,先栽‘梧桐树’,再引凤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