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30日电(沈美)以酒为媒,缘结天下。近日,沉浸式高端访谈栏目《国缘·时代访谈》走进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光卫星),长光卫星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贾宏光向我们介绍了卫星的用途和商用价值,也进一步向我们展现了当前商业航天的发展现状。
如果提起卫星,你会想到什么形容词?高科技、通讯、科学家、宇宙……好像所有高精尖的形容词,都与之有关。科技发展至今,我国的卫星发展情况如何,应用于哪些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听贾宏光向我们讲述,也听一听他作为科研工作者向企业管理者转变的心路历程。
科技创新加速商业航天事业发展
近年来,卫星科技创新使得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其实卫星产业很大的创新,是从民用创新里体现出来的。”谈及发展变化,贾宏光举例说,首先,卫星的重量从最初的420 公斤发展到现在只有不到 22 公斤;其次,最早的卫星拍照成像幅宽也不大,只有11公里多一点,现在可以到达18公里;与此同时,成本极大降低,最早的时候一颗卫星需要8000多万的成本,现在造价是原来的 1/20还要低。“能力提升,造价降低,这需要付出。”
长光卫星的官网介绍中提到,2015年10月7日,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组星成功发射,开创了我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同时也创造了由一个研发团队一箭成功发射四星的历史。
据了解,“吉林一号”星座是长光卫星在建的核心工程,一期工程由138颗涵盖视频、高分、宽幅、红外、多光谱等系列的高性能光学遥感卫星组成。截至目前,长光卫星通过22次成功发射实现108颗“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在遥感信息服务上占据优势地位,并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航天遥感信息来源。
对于卫星在商用领域发挥的作用,贾宏光举例说:“在农业资源调查方面,公司积极配合政府摸清农业家底,利用多期‘吉林一号’亚米级分辨率影像、多光谱影像,对长春市、梨树县等重点区域开展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监测工作,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作物种植面积估算精度可达到96%,为政府更好掌握农业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尊重客观市场 成大事必有缘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商业航天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扶持领域。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持续出台扶持政策,不断优化商业航天发展环境。如今,商业航天进入发展提速期,贾宏光透露,全国能造卫星的公司有30 多家,能造火箭的10多家,产业总体向好。
作为第一批“下海”的卫星科研工作者,贾宏光一路走来感概颇多。从科研工作者到企业管理者,角色的转变,也让他对之前的工作有了不同的理解。
“大学和研究所有非常多的专利,非常多的论文,那么你到公司了,关心的东西一定是产品,我们需要想原来的科技成果怎么能转化成产品,成为让老百姓认可的东西,所以你关注点其实是在变化的。”贾宏光说, 航天科技听起来虽“高大上”,但我们更需要它“接地气”,如果科技成果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那么技术创新也就失去了它该有的光泽。因此“用航天信息产业服务全球70亿人”,是我们的初心使命,也是我们的目标宗旨。
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的不断投入,公司也曾遇到资金困难的阶段,贾宏光说,最困难的时候宣明董事长带着公司核心骨干去银行抵押自家的房产与汽车,甚至和家人一起去银行信贷,筹钱给大家发工资。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培养人才,也一直是公司发展的理念。为了让员工安心地工作和生活,长光卫星努力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福利待遇。公司有免费的食堂,餐品种类员工定期投票,配有24小时健身房,还有育婴室,家属不在本地,单位出钱安排家属探亲,平日也可带家属来单位参观、就餐,单位还给一定年限的员工配车……据介绍,长光卫星员工中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已经超过88%,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提高。
“培养好这一支队伍,才能够产生真正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推动公司快速发展,保持行业的领先。”谈及未来发展目标,贾宏光表示,公司计划在2025年实现员工总数超1200人,为公司科研攻关储足动能,期待卫星实现批量化生产,公司达到年产1000 颗卫星的目标。
中国人讲究一个“缘”字,“缘”寄寓了中国人美好生活的向往。弘扬人本精神,呼唤有缘互助,倡导中而有度的处世哲学和品牌价值观,今世缘凭借优秀的品质和独特的文化吸引了一批消费者拥趸。
探寻上下游产业链,让大众了解诸多优秀企业因“缘”而聚的时代机遇,由新华社品牌工程、新华网、国缘品牌联合出品的《国缘•时代访谈》带领大众感受“奋斗者”惊心动魄的创业故事。
搭建产业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讲好中国优秀企业的创业故事,弘扬“追求卓越,缘结天下”的企业精神,《国缘•时代访谈》将通过与优秀企业家的深度对话,展现我国优秀企业的实力,从而探寻经济发展的运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