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青茶《论道平常心》迎来“爷叔”游本昌——打磨每一个角色,汇聚最长的演艺之河-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27 22:34:15
来源:新华网

竹叶青茶《论道平常心》迎来“爷叔”游本昌——打磨每一个角色,汇聚最长的演艺之河

字体:

从崭露头角的哑剧《淋浴》,到名动天下的《济公》,再到风靡全国的年代剧《繁花》,表演艺术家游本昌总能塑造出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角色,并因此走红了差不多半个世纪。

但在这背后,却是一颗崇尚“笑对人生”的平常心,让游本昌成为演艺界“最长的河”。

他的表演如同一杯陈年的竹叶青茶,其味道随着时间的沉淀愈发醇厚。

游本昌的演艺生涯,正是平常心的真实写照。

在饰演“济公”之前,他已经52岁了,并在中央实验话剧院的演过79个小角色,相当于跑了差不多30年龙套。

他说,这当然是一个艰辛的历程。

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以极高的专业素养,诠释每一个角色,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以及深刻理解角色的能力。

这种在沉浮起落间保持平常心的修为,其实很早就开始伴随游本昌。

在演艺生涯的早期阶段,他深知自己并非当时非常流行的“高大全”类型的演员,并因此自嘲为“佐料演员”——不是大鱼大肉等山珍海味,但也能通过类似于葱花香菜八角这样的“佐料”角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每一个角色,他都用心完成,认真去打磨。

这让他在很多人一窝蜂去追逐名利的年代,逐渐精进了自己的演技。比如在话剧《一仆二主》中,他一个人分饰两个角色,而且是一个悲剧一个喜剧。

早期平淡的演艺生涯,虽然没有为游本昌铺就一条星光大道,却也为他悄然打开了另一扇窗。

他的哑剧开始崭露头角。

上世纪80年代,游本昌三度参加央视春晚,并因为在哑剧《淋浴》中的精彩表演而引起了演艺界的注意。

“济公”这个经典角色,最终由他出演。

这部剧引发了万人空巷的效果。游本昌几乎是本色出演,把济公的洒脱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

饰演济公一朝成名天下知,游本昌的平常心却未曾改变。

他在竹叶青茶与新华网联合推出大型文化访谈节目《论道平常心》中说,要从一辈子的尺度来看当下,“风物长宜放眼量”,向着未来,继续向前,这才是重要的人生态度。

《济公》之后的20年,游本昌对各种片约或者角色的遴选,都是宁缺毋滥。

因为他一直坚信,通过艺术可以触动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情感、引导人的思想,所以他要“以文艺化导人心”。

这也让他从万众瞩目,再次回归“平凡”。

其中的落差,却非所有人都能轻松应对。

尤其是对他这种把舞台当做一生之爱的表演艺术家来说,没有表演的日子,以及其中的坎坷,更是难以言说。

但越是这种时刻,游本昌内心充盈的那种达观,以及平常心,越是能够助他越过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山。

他在《论道平常心》中说:“有困难才是正常的,哪一个成功者没有遇到困难?”

所以饰演“济公”之后的那段时间,他并没有让自己闲下来,而是去欣赏戏曲、歌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用学习积蓄力量。

他甚至还带着全家,去看了莎拉布莱曼的演唱会。

这就是一个艺术家的学习态度。

他说:“这一辈子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最后一定会乐到老。”

这让他的日子比济公还潇洒,是真正的“大隐隐于市”。

新的舞台,也不断向他招手。

77岁时,他还拍了《刀剑笑》和《剑雨》。

而到了90岁,通过《繁华》这部戏,他又成了现在年轻人都想求得的一个无所不知、总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爷叔”。

这个扫地僧一般的灵魂人物,让游本昌在整部剧中熠熠生辉。

在游本昌看来,接下《繁华》这部戏本身就是一种“道法自然”。

当初《繁花》剧组想邀请游本昌出演爷叔这个角色,他刻在骨子里的那种专业态度,让双方合作的整个过程都显得水到渠成。

通常情况下,游本昌作为表演艺术家,试戏一般都是发一个视频。

但游本昌却对这部戏很重视,想要面对面交流。

他已经准备好要自己花钱,专门来一趟上海,交流剧本和角色。

巧合的是,刚好有一个机构在这个时候邀请游本昌去上海参加一个活动。

游本昌说,这就是机遇,这就是缘分。“善者天佑,顺其自然,它就能够通达”。

面对《繁华》的火爆,游本昌还是一样的平常心,一样的通透。

在人生90的年纪遇上《繁华》,遇上王家卫,游本昌却说从来没有相见恨晚。

“恨晚有什么用?从来没有太晚”。

当王家卫夸他“后脑勺都会演戏”,他听到后也感觉有多高兴,“我始终在戏中间”。

所以他相信,通过艺术可以触动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情感、引导人的思想。

他的事业和人生是对“以文艺化导人心”这一理念的完美诠释。

这也让他通过艺术,传递文化和价值观。

游本昌认为,好的文艺作品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可以是大部头的高峰之作,也可以是短平快的精粹之作,共同点则是必须具备真挚、真诚、善良、善意、美好、美丽的特质。

所以在他眼中,不存在所谓的“龙套”。

游本昌演过的几十个“龙套”角色中,很多角色既没有名字,也没有台词。

比如其中一个俄国农奴的角色,他的戏份只有十几秒,但他却为此读了19本译著,彻底搞懂了俄国农奴制。

而且他还坚信,文艺作品要有为而作,有补于世。“最好是(能提供)营养的‘牛奶’,最少也得是能解渴的‘白开水’”。

这就是游本昌作为表演艺术家的底色——既高屋建瓴,又见微知著,还能以平常心,在入世出世之间,切换自如。

他在舞台上塑造的无数经典角色,也正如茶中百味,悠长而隽永。

在无数个“看不到终点”的时刻,他都以一颗平常心,拥抱人生中的每一个坎坷,以及每一次波澜壮阔。

“平常心”同时也是茶文化的精髓之一。正如竹叶青茶业董事长唐先洪所言:“平常心,是如茶芽一样 ,不论在高山,还是杯盏间,都有无惧沉浮起落的韧性与耐心。”

怀平常心,做非凡事——这就是游本昌。

作为竹叶青茶与新华网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访谈《论道平常心》的第三位重磅嘉宾,游本昌用自己诠释过的七八十个角色,展示了一种达观自然的处世哲学——心不老,人不老。人不老,乐无老。

【纠错】 【责任编辑:王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