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N=?
2015年05月25日

互联网+N=?

导读:
自李克强总理两会提出“互联网+”这一概念之后,各领域争相抢占这一风口,那么真的只要搭上“互联网+”顺风车就能成功么?
中国经济跃迁样本:“互联网+”成产业转型催化剂

    新华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 黄博阳)一位哲人曾说人类历史上有三个著名的“苹果”:第一个是亚当与夏娃偷吃的苹果,它导致上帝将人类赶出伊甸园,从此开始了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第二个是砸中艾萨克牛顿的那颗苹果,它结束了意识的黑暗,激发了人们对科学的探索;第三个是被史蒂夫乔布斯咬了一口的苹果,它把互联网从桌子上带到了人类的口袋里,开启了通过移动互联网体验世界的时代。

    现在,中国经济正在“消化”这第三颗苹果。从宏观角度上看,它们能带给我们哪些营养呢?

    链接服务与消费

    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拉近了消费者与服务提供者的距离,将备受诟病的“最后一公里”逐渐缩短。网上购物、网上订票、手机叫车、在家上课……互联网不仅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也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数据显示,从产业结构看,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继续提升,达到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在4月份发布的2015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中更是超过了50%,中国经济正在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近期表示,今年以来,“互联网+”继续迅猛发展,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超过40%。与此同时,2015年4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10%,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增长较快。

    “互联网+”不仅把昔日难以获得的服务实实在在“+”到了一起,还正在对中国经济起到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作用,这一效果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深化,助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为“智造”转型提供平台

    虽然服务业的成长令人欣喜,但各项数据仍表明制造业的寒冷依旧,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从内部看,高耗能、高成本、低技术水平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达国家采取“再工业化”战略,对中国制造业形成强大的挤压。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1年我国出口年平均增长达21.6%。而2014年同比增长仅4.9%,增速明显放缓。

    近日,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产业结构调整已到了不进则退的“窗口期”。从现阶段来看,制造业仍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如何正确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成为新的课题。

    实践表明,世界级大企业所需技术超过一半是来源于企业外部或与外部进行研究开发合作而获得的。同样,我国制造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尽管创新能力较强,但规模普遍偏小,单个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力更加有限,难以独立完成技术突破和实现向中高端跃升。

    不过,“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制造业更好构建与发挥创新网络的作用。制造企业应自发将互联网深度融入创新过程,以互联网这一工具整合企业内部与外部、国内与国际研发资源,以研发资源共享提高创新成功率,加快创新成果应用,并分担创新投入风险。

    当然,这要求国家产业创新政策做出适当调整,更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具体施政者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增长动力。

    发展思维“互联网化”

    互联网“+”的是实体产业,怎么“+”却靠的是创新思维。业界普遍认为,“互联网思维”具备危机感强烈、重视用户体验、反应快速、坚持创新精神、专注、手段灵活等特征,这也是其备受追捧的原因。

    反过来,这也是市场化竞争中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位施政者所应该改具备的能力。中央屡次倡导要摒弃单一的数据思维、GDP崇拜,应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而真正的质量和效率其实就是视百姓为用户,将社会的整体发展和长久利益视为真正的财富。

    趋势已经产生,车轮已经转动。作为施政者,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旧的思维和体制之下,再新的经济动力也依然会畏首畏尾,施展不开自己的拳脚。

    新常态、新经济,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地方政府唯有从政策落实、改进行政作风、强化服务意识上下手,才能适应“互联网+”新潮流,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全 文
排浪式跟风绝不是“互联网+”的真经

    新华网北京5月20日电(记者 万方)自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首次提出“互联网+”以来,无论是科技圈、创业圈,还是金融圈、资本圈都掀起一股股不可阻挡的互联网洪流。

    小到卖面膜的微商,大到传统行业巨头,言必提及“互联网+”。在微信上开一家微店,便可称得上是移动互联网创业;主营房地产的公司更名为匹凸匹,便声称立志做中国首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

    一时间仿佛搭上了“互联网+”,企业就找到了转型升级的“灵丹妙药”,并且该药方还具有“包治百病”的功能。

    然而,喧嚣的洪流下最易隐藏看不见的暗礁。

    在互联网旋风席卷的过程中,凭借概念进行资本炒作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无论是自带互联网基因的科技类企业,还是靠并购、借壳、改名等各种手段攀上关系的公司,都追星赶月般地一路狂飙。“触网必涨”的馅饼催生一大批企业前赴后继,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大繁荣的背后只见“壳变”,不见质变,真正取得“互联网+”真经的企业恐怕寥寥无几。

    不可否认的是,除却资本市场的炒作,一部分传统企业确实正依托互联网进行自我革新和转型。然而,某些企业的“互联网化”依然处于尝鲜和盲目追捧阶段,忽视互联网领域“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的基本原则,一味将过剩产品强推上线。不少企业谈到互联网化,就是再多添加一条线上营销渠道,这种改变固然也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但未免功夫更多的用在形似而非神似上。

    狂热之余我们不妨来一场冷思考,究竟需要怎样的“互联网+”?

小微商一枚,如何靠小小朋友圈打败大大霓虹灯

    300千卡的热量,8克的蛋白质,5克脂肪,4克膳食纤维,67毫克的纳。一款来自微商的蛋糕,甜的味觉里还蕴含了多少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记者 黄博阳)“最初都不是为了开店而开店,我们只是吃货的聚集”。

    日前,笔者加入了一个微商小圈子,这是一个以经营私房甜品为主要商品的群体。总体来说,与其他微商大群(如面膜、床上用品、奢侈品代购)完全注重赚钱效应比,这里更多的是个人兴趣;与那些如同打鸡血一般的微商“培训”群相比,这里更加安静和朴实。

    小福(化名)是一位来自浙江湖州的1989年女性,与许多小微商一样,她是也具备双重身份——先是一位母亲,后才是一个微商老板娘,“一个人力量小,接单(指数量)也就凑活凑活”。

    嘴上说凑活,其实私房甜品微商的版图正在不断扩大。通过朋友圈中多家微商相互联合组成小群进行联合推广,在线上是靠简单转发,线下可通过有实体店的“盟友”进行口碑宣传,实际上形成了类“矩阵”式的营销效果。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甜品的消费支出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国内的年轻消费群体,特别是女性,甜品往往成为他们休闲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有研究机构调查支出,中国的甜品消费总量已经超过日本、韩国等东亚发达国家。但人均消费仍远远低于世界水平——也就是说,市场非常广阔,需求极具潜力。

    而与其他服务行业相比,甜品业对口味、外观的创新创造要求非常高,在健康饮食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营养价值和健康因素也逐渐成为这一行业的重要竞争力。目前在国内,存在着包括味多美、巴黎贝甜、金凤呈祥等多家连锁休闲食品品牌,面对这些大品牌的竞争这个小群落的回答是:“不怕”。

“贵漂”:贵阳青春期的活力

    新华网北京5月1日电(记者 徐曼曼)“漂一族”对很多现代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它指的是那些离开故乡,出门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在“漂一族”中,以“北漂”这个群体最为庞大,也最有名。

    在千里之外的贵阳,同样有一群青年,怀揣着共同的梦想来此打拼,他们被称为“贵漂”。“贵漂”这个词汇从贵阳不断扩散,已经成为一个“时尚”词汇,甚至有不少人自信地喊出:当“北漂”不如当“贵漂”。

    但也有人心生疑惑,贵阳究竟有何底气,能够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孵化梦想的“基地”?

    其实答案并不难寻,只要具备机会多、生活成本低廉、环境优美等条件的地方,自然而然便会成为吸引年轻人的“磁场”。而贵州,正是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让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愿意尝试到这个中国的西南一隅来“逐梦”、“筑梦”。

    近年来,大数据成为撬动贵阳经济的一大杠杆,更为许许多多的科技企业、高科技人才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贵阳把握“互联网+”发展先机,抢先拿下了六个关于数据的“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DT空间)。全国第一个“块数据”公共平台……笃牢了贵阳这个“中国数谷”崛起的基石。

    从这个角度讲,“贵漂”是站在了西部乃至全国最有机会的城市之中。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新旧动力转接时期,但有迹象显示,以创新创业为主的新引擎正在逐渐发力。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以“+”的形态王者归来,更被寄予了对于中国传统产业颠覆升级的力量。

    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今年在公开场合表示,贵阳长期处于欠发达、欠开发状态。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贵阳第一次与其他城市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如果说,“北漂”是一种现象,那么,“贵漂”就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