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领导如何把握转型发展新机遇
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强调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走转型发展的新路。作为地方领导,如何跟上转型发展的节拍,找到符合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新路径?新华网特别推出“地方领导如何把握转型发展新机遇”系列报道,希望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所启迪。
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和改革攻坚“三期”交汇特殊阶段的中国,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应对来自这三方面的挑战?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新常态”思维,为其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去年以来,国家出台宏观政策时更注重兼顾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多重目标,进行预调微调,今年更强调定向发力。
  下一步的政策措施也已明朗。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当前可以从逐步放开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新型城镇化建设、棚户区改造、加大民生投入及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消费等方面,出台更加积极稳健的政策,释放新的经济发展红利。[点击详细]

如何适应中国中高速发展的节奏和要求

曾有一位地方领导自曝,在去年经济遇到很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抱着“惯性思维”,每周三必看新闻联播,力图寻找“中央即将出手刺激的信号”。但等到的却是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的“只要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政府就不刺激干预,专心调结构、促改革。”这位地方领导这才恍然大悟,不能指望中央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了,地方政府应该专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从长远看来,今天的付出可以置换未来地方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点击详细]

要把GDP用转型发展的“尺子”量一量

光鲜漂亮的GDP数字背后,产能过剩加重、生态环境恶化、地方债务激增等一系列诸多矛盾不断激化。 “十八大”以来,中央已经开始重塑经济发展思路,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时,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提醒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GDP用转型发展的“尺子”量一量。不唯GDP,是对地方官员更大的考验。重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后劲,要比追求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压力更大、要求更高、任务更重。度量GDP“尺子”的刻度,也需要更加多维。[点击详细]

如何用改革的眼光看发展机遇?

改革是我国当前发展的最大红利。没有改革,我们过去三十多年所取得的翻天覆地变化无从谈起;没有改革,要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局面和问题更是难以想象;没有改革,我们的民族复兴,我们的梦想,我们关于未来的一切,都只会是空中楼阁。这就要求各级地方领导要做到,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一切的核心是把握好度。这确实很难,但是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大局,用改革的眼光看机遇,我们就能够在中国新一轮转型升级中谋得发展先机。[点击详细]

要统一下好反腐败与改革发展的大棋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反腐败斗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强调以深化改革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改革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包括腐败问题的关键一招;反腐,是为改革清除障碍和保驾护航的重要抓手。作为地方领导干部,必须学会统一下好反腐败与改革发展的大棋,必须紧紧扭住转型发展的目标不放松,必须认识到,反腐败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也是为了国家更好更快地发展,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否则,将会贻误改革的时机,耽误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点击详细]

在一片“过剩声”中寻找“短板产业”

“短板”意味着可供发展的广阔空间,屡次被中央提及的信息、消费、养老服务、新能源、节能环保、健康医疗等新兴产业正处于萌芽期。发展上述“短板产业”,一方面,恰能迎合国内日趋升级的消费需求,将往日的“看菜下碟”变为“看碟下菜”,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也顺应当前提高资源效率、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需要。[点击详细]

要把促就业当作惠民生的最有效抓手

一切改革的根本,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个人创业可以带动5、6人、10多人就业。因此,地方政府在促就业的同时,应特别注意要鼓励创业,降低创业门槛,尤其是为年轻人营造更好的创业条件,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创业等的金融、税收扶持和服务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使创业者能安心地去发展。[点击详细]

【责任编辑】徐曼曼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