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正式挂牌一周年。这一年,在这片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场制度革命正在向纵深推进,减一道程序,少几番折腾,市场正在感知政府之变。这一年,上海自贸区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取得了哪些成绩?又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和问题?未来我们还有哪些期待?站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周年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我们通过多维度探访,力图展示一个真实的自贸区。
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一周年。作为新一轮对外改革的试验田,自贸区收到了中央的“贺礼”:31条开放措施准生证。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规定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决定》,为涉及盐业、高铁、石油等领域的新一轮31条扩大开放措施提供法制保障。在这些开放举措中,服务业扩大开放突出了航运贸易等自贸区主导产业;在制造业和采矿业扩大开放方面,突出了研发;在建筑业扩大开放方面,体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资的开放。其中,有关盐业、高铁、原油等领域的开放备受关注。[点击详细]

负面清单激发市场能量

从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能够读出这项改革措施带来的变化,也更能体会这项政府“自我革命”措施的重要之处。上海自贸区有关负责人在解读2014版负面清单时说,2014年版负面清单开放度进一步提高,与2013版相比,取消了14条管理措施,放宽了19条管理措施,进一步开放的比率达17.4%。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兼自贸区管委会主任艾宝俊也乐观地表示:负面清单瘦身改版,可能有人觉得还是改得不过瘾,其实最重要的是制度框架确立,这好比是打开了一扇门,会逐步推开的。[点击详细]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引领全国”

今年3月1日起,上海自贸区实行的企业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作为第一批向全国推广的经验,企业注册认缴制度大大方便了新企业注册效率,激发了市场活力。而在全国推广的稀释效应下,原本想在上海自贸区里注册的部分企业,出现了向外分流。制度创新背后,还有一组数据不容忽视。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上海自贸区内企业降低融资成本10%~20%,区内进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节省40%以上……[点击详细]

自贸区金改正稳健的步伐前进

每一项改革都面临着重重挑战,需要自贸区有更大担当。以金融改革为例,由于中国是在汇改没到位的情况下搞自贸区建设,自贸区金改只能以一种稳健的步伐前进。稳健背后饱含着另一层意思,就是自贸区改革还有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的空间。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对记者直言,和新加坡、鹿特丹、伦敦等地相比,上海自贸区在政府透明度、经济自由度及营商便利度等制度软环境方面还有大幅上升空间。“目前全球有60多个离岸金融中心,制度竞争力是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的硬法则,如果在税收政策上和金融开放上没有足够的优惠力度,自贸区作为离岸金融中心的预选地区对海外金融机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点击详细]

专家: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应尽快在推广复制

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的核心关键是资金的进出问题,也就是建立资金进出的特殊通道制度,也就是要建立自由贸易帐户。只要对于自由贸易帐户研究制定合理,便于区分区内资金和区外资金,能够做到区内资金和区外资金自由流动时的总量可测可控,那么对于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意义是一样的。可以通过金融上的自由贸易帐户达到加快境内外资金流动的试点意义。[点击详细]

种“苗圃”不栽“盆景”

作为国家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上海自贸试验区播什么种、育什么苗,怎样取得好收成,如何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各地,都要牢牢立足于这个国家战略,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为着力点,努力创造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公平、统一、高效的营商环境。[点击详细]

自贸区下一步走向猜想

在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后,自贸区下一步的发展重心又会放在哪些方面?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凝练地总结了自贸区下一步工作重点,“首先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做好自贸区新政策的落地和实施。对已经启动的项目,比如说跨境人民币的借款业务、外汇双向资金池业务,要进一步深化,扩大成果。其次,推动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在自贸区的聚集和发展。此外,郑杨指出,自贸区资金流动设想中将在未来转换为“一线放开,二线管好”。而作为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率市场化日前再次被提上“议程”。[点击详细]

【责任编辑】徐曼曼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