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3/ 07 10:47:16
来源:环球网

香港选委会改革为何是核心?重塑特首行政主导架构,解决香港民生之困

字体:

  在5日举行的全国人大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作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以下简称草案说明)。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前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草案说明显示出,此次香港选举制度改革的核心是选委会功能和角色的变化,通过选委会把特首和立法会选举结合起来,将使特区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社会基础更为接近,有望缓解以往香港“两权”冲突对立的局面,同时,选改将挤压大财团话语权,克服既得利益集团对特区推行社会民生改革的阻挠。

  刘兆佳表示,此次香港选举制度改革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通过对选委会提升地位、扩大规模、强化功能,巩固“爱国者治港”原则在特区的实践。根据王晨副委员长的说明,预计未来立法会议员将有一部分从选委会中选出,其他人参加立法会选举,也需要得到选委会的认可,或至少拿到一些提名票。选委会本身的人数也将增多,将具备更强的社会代表性。“可以说,选委会的改革,就是此次选举制度改革的核心。”

  目前,香港的选举委员会只负责选举产生特区行政长官,共由4大界别组成,每个界别300人,合计1200人。据王晨5日介绍,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总体思路是,以对特区选举委员会重新构建和增加赋权为核心,进行总体制度设计,调整和优化选举委员会的规模、组成和产生办法,继续由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行政长官,并赋予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较大比例的立法会议员和直接参与提名全部立法会议员候选人的新职能。

  刘兆佳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认为,选委会同时深度参与特首与立法会议员的选举产生过程,将使特区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产生的社会、政治基础更为接近,降低未来二者对立可能性,避免再度出现此前特区政府管治维艰、威信不振的局面。

  这名前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解释说,长期以来,香港深受一系列深层次经济社会民生矛盾所困,但那些矛盾却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认真的处理,一大原因在于,内外敌对势力非常成功地把政治议题,特别是“政制改革”“中央与特区关系”和“行政立法关系”变成香港最瞩目和“最重要”的议题,大幅挤压或者边缘化那些亟须解决的经济社会民生问题在公共议程中的位置,也让特区政府在行政、立法对立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施政。因此,除堵塞主权安全漏洞外,此次选举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为了缓解这一局面。

  维护香港特区行政主导架构的必要性,草案说明也做了明确表示: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的一大重要原则是,提高香港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健全行政长官对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的制度,维护行政主导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治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支持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确保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和治理体制机制顺畅、有效运行。

  刘兆佳同时表示,过去,特首的选举基础更多来自香港社会中上层,而立法会的选举基础则更多偏重中下层。此次选委会改革后,预计中央除将反中乱港势力排除出特区管治体系外,还将把爱国爱港力量中的更多人士,尤其是代表香港基层的人士,纳入选委会,平衡调整当下选委会更偏重香港大财团的情况。这有助于中央和特区政府未来实施经济、民生改革时得到更多支持,克服一些既得利益者、大财团的阻挠。

  刘兆佳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选举制度改革之后,反中乱港者出局,但这并不意味着建制派就可高枕无忧。相反,中央接下来会对特区管治团队提出更高治理要求,并将在港加强“爱国力量的建设”。他表示,在特区走出政治斗争的泥潭后,“无论是建制派,还是爱国者,都必须拿出真功夫来,解决香港的社会、民生问题,才能获得更好的政治前途。”(记者 白云怡

【纠错】 【责任编辑:赵凤艳 】
01002003032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054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