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克隆”巴米扬
  新华网 ( 2021-10-09 06:36:37 ) 来源: 《环球》杂志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拍摄的用“文化遗产克隆技术”

做出的阿富汗巴米扬E 号窟天井壁画《青弥勒》

  “只希望有朝一日把这幅克隆作品送到阿富汗,让当地民众更好地感受自己国家文化的魅力。”

《环球》杂志记者/郭丹(发自东京)

  “欢迎大家来到巴米扬东大佛石窟。展现在大家头顶的就是巴米扬东大佛佛龛天井壁画《天空飞翔的太阳神》。”说话的,是一位身着笔挺西服、虽然步履有些沉重但依然饱含热情、精神抖擞的老人。

  他叫前田耕作,东京艺术大学客座教授,今年88岁,研究阿富汗、伊朗文化近60年。9~10月,一场以弥勒为主题的专题艺术展《弥勒——从终结渡向未来 弥勒的世界》在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进行。观者可以进行时空穿梭,体验一次从犍陀罗到阿富汗,经西域、敦煌到朝鲜半岛再到日本的弥勒文化传播之旅。

“人类至宝”

  明明在东京,如何说是来到巴米扬?但是当你置身于这幅巨大的穹顶壁画之下,感受它身上斑驳的残缺、凹凸不平的墙体以及充满岁月感的色彩时,你真的会以为自己置身巴米扬现场。这是东京艺术大学根据上世纪70年代京都大学在巴米扬遗址现场拍摄的数据资料,以及前田耕作等专家现场调研的记忆,按照等身大小的比例用“克隆”技术复原的、已经在2001年被阿富汗塔利班炸毁、消失了的世界文化遗产。

  “你们看,壁画中央是阿富汗拜火教的太阳神。他站在由4匹带翅膀的天马拉着的金色马车上,右手持枪,身着牧民长袍,背后有巨大的太阳光轮。再看他左右两侧,分别是带翅膀的希腊战神雅典娜以及胜利女神尼姬。上方,是人头鸟身、手持香炉与松明的神仙。太阳神的头顶,左右两侧是起源于希腊的飞翔风神。也就是说,在这幅画中你可以看到希腊、波斯、印度等欧亚多种文化的融合,堪称‘人类至宝’。这种由阿富汗孕育出的文化,又沿着丝绸之路等最终传入了日本。”前田教授热情投入的讲解,把在场观众都带入到了巴米扬的世界。

  前田耕作毕业于名古屋大学文学部哲学系,专攻美术史。1964年,他作为名古屋大学阿富汗学术调查团的一名成员第一次来到巴米扬,此后便一直致力于阿富汗、伊朗领域的考古、文化研究及保护工作,并担任了联合国阿富汗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调整委员会委员、日本阿富汗协会理事。

  “2001年,巴米扬大佛连同这幅精美的壁画都在轰炸中消失了。我们真的无比心痛。做梦都在想,怎么能让这些消失了的文化遗产复原。没想到2016年,在东京艺术大学客座教授宫廻正明和特聘教授深井隆的带领下,通过‘克隆’技术,复原了这幅《天空飞翔的太阳神》,真是让人无限感慨。只希望有朝一日把这幅克隆作品送到阿富汗,让当地民众更好地感受自己国家文化的魅力。”前田耕作说。

  从东大佛佛龛的穹顶壁画走出来,一大片藏青色映入眼帘。

  “这是我们今年刚刚复原的巴米扬E号窟天井壁画《青弥勒》。E号窟位于东大佛的西侧,这幅壁画是佛龛的穹顶壁画,这就是映衬在蓝天里、仰头看到的作品。”

  前田耕作解释到,“这幅画最突出的特色,也是最亮眼的部分就是佛像头部两侧的冠带。这是伊朗的文化符号,所以可以说是伊朗的文化遗产。再看弥勒的发式是印度的,而柱子的风格是希腊的。在这幅壁画中,你同样能感受到和《天空飞翔的太阳神》一样的阿富汗文化的多样性,它是多种文化叠加、融合的结晶。我想这正是阿富汗文化有趣的地方。”

完美复现

  展览会上,同为70岁、负责制作文化遗产克隆作品的日本画家、东京艺术大学客座教授宫廻正明和日本雕刻家、东京艺术大学特聘教授深井隆,向记者讲述了详细的制作过程。

  “我们利用京都大学上世纪70年代保存的照片以及德国调研团队的一些调研数据,进行数据建模后做出了这些作品。”教授们介绍,1970年,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樋口隆康研究团队在巴米扬各石窟拍摄了近70000张正版胶卷照。宫廻正明和深井隆带领的团队从这些胶片中找到了150多张与《天空飞翔的太阳神》相关的胶片,将这些胶片进行高清数字化处理后录入电脑。此后,团队又根据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提供的穹顶弯曲程度相关的3D数据,制作了壁画的曲面模型,完成了“文化遗产克隆”的第一步——数字建模。

  此后,团队根据建模数据,用特殊的泡沫材料做出立体的佛龛穹顶底墙。这个穹顶的大小、穹顶的弯曲度都与巴米扬东大佛佛龛完全一致,等比例创作。团队再用高清喷墨打印机,在柔韧的和纸上打印出彩色的壁画,细致地贴合在模型上。最后,团队根据原壁画进行接缝以及伤痕、画面细节的修复处理,一个作品基本就完成了。

  “我们的克隆技术不仅仅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作品,更重要的任务是依托真实可信的历史数据,对已经丢失、残缺的部分进行尝试性的弥补、修复,尽力展现原作品的原貌。”深井隆解释说。

  “现在你到巴米扬,已经完全看不到这幅壁画了。但在这里,你不仅能亲眼看到这尊佛像,还能拍照留影。可以说,通过克隆,我们解决了‘文物保护’与‘向公众开放’之间的矛盾,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灿烂的世界文化遗产。”宫廻正明补充道。

送给阿富汗

  该团队几位教授中年龄最小但行业领域跨度最大的专家,是今年69岁的东京艺术大学特聘教授、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井上隆史。他此前一直是日本NHK电视台纪录片资深导演、制片人,也是敦煌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谈到此次策展的缘由和意义时,井上隆史介绍说,“20年前的2001年,阿富汗发生战乱,大量文化被破坏的同时,也有大量文化宝物流失到海外,包括日本。当时,在日本著名画家,也是日本美术院理事长、原日中友好协会名誉会长平山郁夫的建议下成立了‘流失文化财产保护日本委员会’,在日本收集这些流失的文物。2016年8月,平山郁夫和前田教授把收集到的102件物品完好无损地全部送还给了阿富汗政府。我20年前就跟着去阿富汗拍摄纪录片,亲眼见证了2016年的这次归还。因此,和几十年前就开始致力于阿富汗文物保护的前田教授一样,我对这些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怀有深厚的感情。”

  “设计这些克隆作品之初,整个团队就有意把这些复原的巴米扬‘克隆文化遗产’送给阿富汗,希望阿富汗民众再次感受祖先文化之美。但是20年后的今天,阿富汗再次陷入混乱。我感到仿佛时光倒流,时钟一下回到了20年前。我们不知道何时才能将这些克隆作品送给阿富汗,但我们真诚希望阿富汗能早日回归和平,希望世界关注阿富汗的文物保护,共同守护巴米扬的文化遗产,它也是人类的共同遗产。”

  “阿富汗处于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交叉口,许多文物与日本古代文化,与‘一带一路’有关联。我们展览的主题是弥勒。弥勒是未来佛,希望阿富汗能在历尽磨难后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井上隆史说。

来源:2021年10月0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0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