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茨厂街

2024-05-20 07:23:13 来源: 《环球》杂志

茨厂街步行街

文/《环球》杂志记者 毛鹏飞 许馨予(发自吉隆坡) 

编辑/乐艳娜

  从古色古香的中式牌楼走进步行街,建于上世纪初的建筑呈现独特的南洋风格。各式旅游纪念品、小商品、小吃沿街售卖,人流不断、熙熙攘攘。一些房屋年久失修,白色外墙表皮剥落,杂草从砖缝中钻出头来,透出穿越世纪的沧桑。

  从某个摊贩旁边拐弯进去,古老的建筑内部却是装修精致的咖啡店、茶餐厅。穿堂而过到另一面,鲜艳活泼的壁画、风格现代的设计酒店又赋予了这个老街区新的时尚气息。视线越过屋顶,附近的默迪卡118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蓝色玻璃外观和奇特的造型极具都市感。

  这里是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旅游胜地茨厂街。它位于吉隆坡老城区,也是吉隆坡华人早期的聚居地,但如今,人们在这里,感受的是“老”与“新”碰撞的奇妙体验。

城市记忆

  茨厂街是吉隆坡最早出现的街道之一。19世纪80年代,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当地领袖)叶亚来在这里开办茨粉(木薯粉)厂,这条街因此得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聚集着茶楼、饭店、书局等各式店铺,是远近闻名的商业区,流传着“五洲四界三香二园一成”的说法。这“五四三二一”代指茨厂街最具代表性的15家店铺,有着不同的版本。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对此做过溯源——“五洲”指五洲药房、亚洲茶室、广州市场、新洲旅馆和瀛洲旅馆;“四界”指世界书局、世界茶室、世界旅馆和新世界旅馆;“三香”指南香鸡饭、荷香茶室和广香茶室;“二园”指乐园茶室和新公园茶室;“一成”是成记酒楼。

茨厂街附近的鬼仔巷内,游客与壁画合影

  这些店铺曾是吉隆坡市民生活、休闲的地标,见证了茨厂街曾经的辉煌与繁荣。然而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吉隆坡市中心的改造,居民纷纷外迁,昔日风光的茨厂街因人口流失而逐渐没落。

  黄国东是这条街上的“原住民”,现在依然在这里经营着他太爷爷于1893年创办的茶室。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的茨厂街热闹繁华,“小时候,农历新年氛围很浓烈,张灯结彩,以前办年货一定要来茨厂街的”。

  那时,茶室生意兴旺,家里的孩子都要在店里帮忙。然而,随着茨厂街人气衰落,茶室经营难以为继,2000年时只得歇业。

  回想起当年歇业,黄国东颇为惋惜,“那时候有点不甘心,我总觉得可以做好的”。

  原住民的流失,让这个承载着吉隆坡华人开埠历史的老街区一度被乞丐、流浪汉等占据,成了诈骗、毒品滋生的地方。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副总会长黄锡琦形容彼时的茨厂街:像一个人慢慢老化,生命力渐渐流失。

文化重生

  随着吉隆坡现代化的商场越来越多,茨厂街逐渐淡出了消费者的视野,留下的多是裁缝、磨刀等传统行业店铺,黄锡琦说,“年轻的一代没有继承了”。

  2000年后,当地政府对茨厂街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以售卖旅游纪念品为主的观光步行街,原生文化的空间被一步步挤压。

  如何在城市现代化飞速发展中保留住城市的记忆和文化特色,让茨厂街重新成为有活力的历史文化街区?这成为城市管理者和当地商业界共同面临的考验。

  马来西亚国会议员陈国伟几十年来见证了茨厂街区域的浮浮沉沉,他对记者说,茨厂街区域曾经因为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而没落。“这里见证了吉隆坡的历史发展,古老的建筑风貌、文化传统都是很宝贵的财富,关键就是如何用新的创意和现代的方式让它焕发活力。”

  黄锡琦是这一区域改造计划的推动者之一。他认为,关键在于“以商业养文化”,打造一批年轻人喜欢的品牌,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自然会吸引更多商家和消费者。

  兼具传统特色与现代感的业态已经在这里萌生。一家酒店的品牌设计总监刘诗伟对记者说,“要先做一家像样的酒店,不一定要挂大红灯笼才有中国特色,要做年轻人喜欢的”,他将吉隆坡的历史浓缩成24幅图案,融入酒店现代舒适的装修风格中,“我希望用一个比较舒服的方式来让人接触这个地方”。

  一些满载茨厂街回忆的百年老店也重新开张。

茨厂街附近品泉茶室店内装饰一角

  黄国东在茶室歇业后,没有放弃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在无力承担高昂房租的日子里,他以摆流动摊或租用档口的方式售卖糕点。

  2020年,他的店铺重新选址开张,吸引了许多老街坊前来捧场。“很多老人家应该有八九十岁了,坐着轮椅来也硬要上楼”,这让黄国东深受感动,今年他将茶室搬到了十几米外更大的店面,吸引了更多顾客。

  新店的外墙被刷成明黄色,成了倍受年轻人欢迎的拍照背景。店铺招牌沿用了1957年老照片中的字体,店内装饰极具中式复古风格,深棕色的实木柜子上摆放着老式台灯、钟表,墙上悬挂着记录老店历史的黑白照片和旧报纸。

  据黄国东介绍,店内的大部分点心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烹饪方式,如作为招牌的品泉蛋挞还在使用父亲传下来的配方,盛放糕点的碗碟是颇具特色的印花瓷盘。

  在保留老味道的同时,他也在产品中加入许多年轻人喜爱的元素,比如榴莲口味的蛋挞就广受好评。他还发现,年轻人对来自上世纪的传统味道倍感新奇,“因为现在很少有人这样做,我是用回以前我爷爷那年代的东西,反而变成创新”。

老街新貌

  随着茨厂街近年来的蜕变,很多商家纷纷进驻,消费者也显现出回流趋势。当地“80后”市民董女士认为,现在的茨厂街和以前相比变化很大,更像旅游景区,但她仍愿意时常约好友来这里喝咖啡、晒太阳。她说,“吉隆坡全都是高楼,有时候我们想要放松、喝咖啡,就会来这边。”

  在各大社交媒体中,茨厂街常在旅游攻略中被列为吉隆坡“必去”打卡地。在小红书等中国社交平台上,这里以“唐人街”的称号和各式美食闻名,糕饼、瓦罐咖啡、海南鸡饭、煎蕊等,都是各种旅游攻略常常推荐的美食。

  当地导游郭先生介绍,这里有吉隆坡最古老的关帝庙,小巷中还可以找到咖喱面、叻沙、猪肠粉等传统美食,正因如此,中国游客在此常有熟悉之感。

  除了各类美食,这里的街头艺术也极具魅力。

  古老建筑的外墙,随处可见风格各异、颜色活泼的壁画与涂鸦,游客打卡最多的当属鬼仔巷内的壁画。不同于其他壁画活跃的风格,鬼仔巷内的壁画还原了以前华人在店屋中生活的场景:站在窗边的女人,蹲在地上弹玻璃珠的孩童,坐在板凳上歇息的老爷爷……巷内播放的老歌营造出老式唱片机效果,氛围悠闲和谐,复古风格的画作和音乐使人身临其境。

  两位欧洲游客对记者说,他们从社交媒体上得知了茨厂街,这里像是城市中的画廊,多元文化的艺术作品让他们感到十分惊喜。

  如今的茨厂街依然在转型中不断摸索,有人喜欢它的老街风情,也有人质疑它过度商业化,但多数人有一个共识,就是要让这条见证了吉隆坡历史的街区再次繁华起来。在黄锡琦看来,茨厂街的创意改造依然面临着管理困难、设施陈旧等诸多挑战,但他相信,这条老街将在“一步一脚印”的努力中走向新生。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