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大商:世界贸易体系中的“黎巴嫩人现象”

2024-08-13 08:06:29 来源: 《环球》杂志

 

文/《环球》杂志记者 谢昊(发自贝鲁特)

编辑/乐艳娜

  巧克力品牌芭驰(Patchi)创立于1974年,号称为迪拜王室专供,被拥趸称为巧克力中的爱马仕。每颗巧克力都是由意大利双层金银箔包裹,奢华风一览无余。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一个黎巴嫩品牌。黎巴嫩位于地中海东岸,人口约600万,伴随近年来的经济危机、港口爆炸和地区冲突,社会经济处境每况愈下,贫富差距悬殊。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黎巴嫩在海外拥有超过1500万侨民,其中“黎商”影响力遍布世界各地,在时尚、文化、金融、科技、医疗等行业均有亮眼表现,成为世界经贸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黎巴嫩人现象”。

从腓尼基到哈里里

  黎巴嫩人的经商传统,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狭长平原的腓尼基人。腓尼基人擅长航海和经商,将当地盛产的雪松木和葡萄酒经地中海销往外部世界。腓尼基人还发明了简明易用的腓尼基字母,深刻影响了希腊字母和后来的拉丁字母。随着商业规模扩大,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众多殖民地,其中迦太基帝国盛极一时,一度与罗马帝国争雄。

  从19世纪中期开始,由于外敌入侵、教派仇杀和频繁饥荒等问题,许多黎巴嫩人背井离乡,去往南美洲、非洲、欧洲等谋生。一个多世纪过去,黎巴嫩侨民人数已超1500万。遍布海外的黎巴嫩侨民长期扎根,融入当地环境,对各地政治、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黎巴嫩商人在非洲,尤其是西非根基深厚,在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塞拉利昂等国开设企业,范围遍及小型零售店到大型商贸公司,乃至制造业和金融业,并形成一批世代传承的家族。比如,尼日利亚的沙古里家族与当地政要长期交好,在西非最大城市拉各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黎巴嫩商人在拉美的影响力也非常突出,巴西前总统米歇尔·特梅尔就是黎巴嫩裔。在墨西哥,出身黎巴嫩移民家庭的卡洛斯·斯利姆以其在电信、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建立的商业帝国而闻名,系《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前排常客,被称为“拉丁美洲的沃伦·巴菲特”。

  伴随着黎巴嫩商人走向全球,还诞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除了在全世界超过30个国家开设有约200家门店的芭驰,黎巴嫩婚纱品牌艾莉·萨博以其繁复精美、时尚大气,贵为高级定制婚纱的代表,在全球开设了超过100家零售店。黎巴嫩最古老的酒庄卡萨拉每年生产数百万瓶葡萄酒,在世界葡萄酒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不少黎巴嫩商人在海外取得成功后,回国寻求政治影响力,哈里里家族便是典型代表。家族奠基人拉菲克·哈里里早年在沙特阿拉伯经商,后来回国从政,几度担任黎巴嫩总理,并在执政期间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改革,修复因内战遭受重创的经济,被誉为“黎巴嫩重建之父”。2005年2月,拉菲克遇刺身亡,其次子萨阿德·哈里里继承政治衣钵,也多次出任总理,至今仍在黎巴嫩国内发挥重要影响。

多重因素助力黎商

  黎巴嫩商人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取得商业成功,首先得益于与生俱来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由于历史原因,黎巴嫩人普遍会说阿拉伯语、英语、法语三门语言,官方认可的宗教有18种之多。独特的多元文化背景让黎巴嫩人在与不同宗教和文化下都能顺畅切换,尤其是在西非法语国家。

  在黎巴嫩,经商被视为一种尊贵职业,许多家族经营着代代相传的企业。这些家族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和资源,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广泛的商业网络。许多黎巴嫩商人从小就在家族企业接受商业教育和培训,耳濡目染、不断积累经验。

  黎巴嫩人还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自19世纪中期以来,黎巴嫩境内天灾不断、战乱频仍,至今也仍有不少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即使移民海外后生活小有起色,黎巴嫩商人仍然保持着勤奋务实的习惯,努力拓展多元化业务,将家族企业做大做强,规避未来可能的风险。

  此外,黎巴嫩家庭重视文化传承。黎巴嫩历史悠久,许多家庭移民海外后仍保留着传统文化习俗,形成有统一文化认同的黎巴嫩移民社区。黎巴嫩商人还高度重视子女教育,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良好的教育,掌握高水平的商业和管理技能,从而能更好地运营企业。

中黎合作机遇广阔

  黎巴嫩商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最早始于古丝绸之路。作为地中海东岸重要贸易中心,黎巴嫩所处地区曾深度参与丝绸、茶叶、瓷器、香料等商品贸易。近年来,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经济舞台中央,越来越多黎巴嫩商人愿意与中国扩大合作。

  掌管法兰萨银行的卡萨家族是其中重要的黎商代表之一。1955年,中国与黎巴嫩尚未建交,在阿德南·卡萨等人的努力和推动下,中国贸易代表团成功访问黎巴嫩,签订中黎两国第一份贸易协议,促进中国与黎巴嫩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发展。2015年,法兰萨银行在黎巴嫩发行首张银联卡,受到黎巴嫩民众特别是商界的广泛欢迎。有专家建议,中资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不妨借助黎巴嫩这些友华黎商在世界范围内多年经营起来的经贸网络,寻求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黎巴嫩商人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且多通晓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及其他语言,跨文化沟通协作能力较强。尤其在海湾国家,大量黎巴嫩商界人才占据重要岗位,对当地经济政策和营商环境相当熟悉。中资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聘用黎巴嫩商界人才,有助于中资企业少走弯路,赢得更多机会。

  除了传统的商贸往来,中黎加强在金融领域合作和媒体领域的交流均大有可为。黎巴嫩长期是阿拉伯世界的金融中心,银行业发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中东小瑞士”美誉,阿拉伯国家联盟框架下的阿拉伯银行联盟总部即设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尽管内战以来黎巴嫩银行业经历较大衰退,但黎巴嫩商人在金融市场和投资领域依然活跃,成为全球经济重要参与者。中资企业与黎巴嫩商人加强合作,将能够借助其人脉关系及熟悉政策、法律和社会环境等优势。

  黎巴嫩至今仍然是中东地区重要的文化出版中心,媒体异常活跃,许多有影响力的媒体背后都有黎商家族的身影。加强与黎巴嫩媒体行业的交流,可以增强中企的公众信任度和商业影响力。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