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2日电(王坤朔)近日,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在做客新华会客厅“健康汇”特别访谈时指出,类风湿关节炎虽然还无法实现完全治愈,但只要早期诊断、达标治疗,大部分患者都能很好地控制病情进展。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做客新华会客厅“健康汇”特别访谈
曾小峰介绍,上世纪70、80年代,临床上多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传统DMARDs即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来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疼痛和控制症状,但这种药物作用慢,有效率也不太高。从21世纪开始,出现了针对单一炎症介质TNFa治疗的生物制剂,目前还出现了一大类创新药物,即小分子化合物靶向药(口服的JAK激酶抑制剂),都能很好地控制和治疗疾病。
“可以说,21世纪是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化合物‘比翼双飞’的时代,能够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越来越多。通过合理规范用药,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曾小峰呼吁,对于一些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药物,尽早纳入医保将能惠及更多患者。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考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果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残疾、工作能力丧失等后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相比之下,早期给予患者有效的药物治疗更“划算”,治疗效果也更好。
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过程中,不少患者还存在认识误区:有些人“见好就收”,治疗不彻底;有些人不定期随访,治疗方案早已失效却仍然坚持;有些人频繁换药,导致药物没有充足的起效时间。对此,曾小峰表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依从性非常重要,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治疗,并定期随访评估病情。为规范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治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在2018年5月出台了《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结合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特点给出了改善治疗的具体指导和建议。
“指南提出要‘达标治疗’,尽早控制病情发展。有很多证据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果早期达标治疗,其愈后获益较大,出现残疾的可能性也越小。”曾小峰指出,很多患者在吃药后病情仍然没有缓解,实际上就是没有达标,建议在坚持一种治疗方案三个月后由医生进行评估,如果疗效不好,说明方案不佳,就要考虑更换方案,直到治疗有效。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慢性疾病,患者该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对此,曾小峰提出,首先,患者应该树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开展规范治疗。其次,医生作为和患者“同一战壕的战友”,要积极推广科普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实现科学合理施治。“慢病管理不单是医生、患者的责任,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让患者从社区医院、二级医院到三级医院整个医疗系统里都能得到很好的照护、 治疗。”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