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孙慧 宫晓倩)入睡困难、起床困难、失眠多梦……睡眠是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往往会被各种睡眠问题所困扰。良好的睡眠是保障身体健康前提,每年的3月21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睡眠日主题是“良好免疫源于优质睡眠”,睡眠和免疫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最佳的睡眠时间是什么?大家熟知的慢性脑缺血和睡眠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资深临床专家李宁做客新华网健康大讲堂,就相关话题进行分享。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资深临床专家李宁做客新华网
每天睡多久合适?不同年龄段最佳睡眠时间不同
新华网:今年睡眠日主题是“良好免疫源于优质睡眠”,从专业角度来看,您认为睡眠和免疫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李宁:人体的健康和身体的免疫力息息相关,而睡眠的质和量是决定免疫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显示,睡眠时间小于5个小时会使感染性疾病比如肺炎脑炎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如果睡眠时间小于6个小时,普通感冒的发生率就会增高。另外还有研究显示,良好的睡眠,可以使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有明显上升,而这两种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力的主力军,它们的身升高意味着人体抵抗力的提高。所以说,睡眠充足有助于提升机体的免疫力,我们应该确保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
新华网:请您介绍下,人们的正常睡眠有哪些特点?
李宁:不同年龄段的睡眠时间是有差别的,如刚出生的新生儿,除了喝奶外,每天可能会睡20小时左右;随着年龄的正常,到婴幼儿时期,可能会睡10多个小时,小学阶段一般会睡8-12个小时左右;青少年一般也会睡10个小时左右;成人基本上会睡7-9个小时左右;到了老年之后,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大脑当中的一些神经递质会减少,相应的睡眠时间也会减少,睡眠会在6个小时左右。因此最佳的睡眠时间不能统一来说,不同的年龄段对于睡眠有着不同需求。
睡眠的标准不仅仅是对时间的限制,还有对质的要求,有些人虽然睡了七八个小时,但还是会觉得白天没有精神,这种情况也算是一种失眠。此外,不管睡眠的量或质有多少,一定是对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才是一种疾病状态,有些人天生是短睡眠者,可能一天睡眠五六个小时,甚至是四五个小时,但依然能够保证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任何不适,这种情况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短睡眠者,属于正常。
新华网:大众普遍存在哪些睡眠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李宁:睡眠疾病是一大类疾病,包含了90多种。失眠是大家关注比较多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因为失眠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疾病。在临床上,失眠患者相对来说也比较多,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约有60%-70%的人群存在失眠问题,特别是在工作人群中比例会更高,达到慢性失眠诊断标准的约有1/3的人群,所以比例是比较高的。
除了失眠,部分人还存在如睡眠多的问题,睡眠呼吸问题,如打鼾,打鼾不一定是疾病,但是如果出现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就属于疾病了,而且需要积极治疗。还有异态睡眠,如在睡觉时出现打动、喊叫、坠床等,此外还有一些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如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腿动等都是睡眠类疾病。
慢性脑缺血为中老年人常见病 与睡眠绝对关系需进一步检查确立
新华网:慢性脑缺血和睡眠之间存才什么关系,它是什么样的一种疾病?
李宁:慢性脑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它和睡眠的关系目前没有一个绝对关系的解释,由于睡眠问题涉及原因较多,慢性脑缺血和睡眠的关系要排除一些其他的原因,包括情绪、内分泌等问题,之后再确定是不是和慢性脑缺血有关系,因此需要做一些相关的检查来看看慢性脑缺血是否和睡眠有一些绝对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会出现动脉硬化、血管老化的情况,在临床检查中发现,大多数50岁以上的人群会出现颈动脉内膜增厚,甚至有人就会出现血管斑块,那么到60岁左右通过磁共振检查,会发现大多数人会出现脑部小的腔隙性脑梗死,也就是微小血管的堵塞,所以慢性脑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如果患者慢性脑缺血的症状比较轻,只是有一点缺血,这种情况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如果出现了脑小血管病,这时病变比较多,会对大脑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会出现头晕、头昏、头脑不清醒、记忆力下降、反映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有些人还会出现平衡障碍,如走路不稳等情况。如果病情再严重的话,身体的某些部位会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麻木、进食困难等表现症状。
慢性脑缺血需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治疗 中西医结合为常用方式
新华网:慢性脑缺血有哪些治疗方法?
李宁:谈到慢性脑缺血的治疗方法,首先我们要看它的发病原因。第一是遗传因素,有些家族有脑缺血的遗传病史,这类人群的发病率更高,甚至有些青年人会出现这种病;第二是生活方式因素,例如吸烟、饮酒、不运动、久坐、饮食不注意等,这些都是生活方式方面的危险因素;第三是疾病因素,例如我们常说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些都是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因此,我们要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饮食清淡、多运动等,在疾病方面要控制脑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治疗高血压、降低血脂、血糖等。
新华网: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慢性脑缺血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李宁:中西医结合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脑缺血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除了西医里的抗血小板治疗、降血脂治疗等规范的治疗方式之外,中医里我们也会应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例如天士力的养血清脑颗粒。目前,这个药在临床上已获得八项临床指南以及三项专家共识的推荐,包括高血压、心血管病、认知障碍、焦虑、抑郁还有睡眠障碍等指南中都会推荐这个药。作为一个老药,它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慢性脑缺血的情况改善之后,尤其是与睡眠相关的神经核团缺血有所好转之后,其睡眠情况也会随之改善。
新华网: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李宁:青年人跟中老年失眠的原因可能不一样。青年人要面临更多的工作及生活的压力,所以他们的失眠更多的来源是情绪问题,包括压力大、焦虑、抑郁等。针对这一方面,我们首推是心理调节、心理疏导,包括一些行为治疗,例如放松训练、冥想、瑜伽等。其次才是药物治疗,如果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我们建议先以抗焦虑为主,安眠药为辅,同时也会建议患者采用中药辅助治疗。
对于老年人来讲,老年人的失眠很多源于神经细胞的退变,包括和睡眠相关的一些神经核团,以及神经传导束、神经递质的减少、退变造成的,这个时候我们更多的会采用一些药物治疗,把心理治疗作为辅助。所以治疗的重点上会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