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7/ 12 13:32:39
来源:新华网

从“弘扬中医文化”到“推动产业发展”—— “医圣故里”南阳中医药发展工作见闻

字体:

  新华网南阳7月12日电 题:从“弘扬中医文化”到“推动产业发展”—— “医圣故里”南阳中医药发展工作见闻

  新华网 肖寒 孙慧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素养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几千年的文明长河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药以其博大精深、兼容并蓄,逐渐成为中华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方案提出“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等四方面重点任务,让中医药进一步融入大众生活。为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挖掘中医药魅力,新华网于近日组织中医药文化媒体调研活动,走进医圣张仲景故里南阳,探寻以张仲景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发展现状。

  寻源仲景文化 感受中医文化魅力

  七月,正是盛夏时节,但淅淅沥沥的小雨让炎热的天气增添了些许凉意。媒体调研团一行来到南阳西峡仲景百草园的医圣山参加祭拜仪式,在浑厚高亢的医圣颂乐中,同行记者点燃陈香,向医圣张仲景表达最诚挚的敬仰之情。

  医圣山上矗立的张仲景巨像

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南阳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医药文化名片。医圣山是这张名片的一个亮点,在弘扬仲景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窗口作用。

  医圣山位于南阳西峡县城东,山顶矗立着医圣张仲景巨幅雕像,他面朝东方,眼神深遂幽远,手里拿着山茱萸,腰间系葫芦,俨然是在伏牛山上采药行医的神态,眉宇间的正气令邪气病魔望而生威。

  这座巨像是仲景宛西制药为纪念一千八百年前张仲景在此采药育药而立,像高18米,意味着医圣距今1800多年的历史,底座由采自伏牛山的228块巨石雕砌而成。为了让更多人感知、致敬中医药文化,每逢农历正月十八医圣诞辰日,仲景宛西制药都会举办隆重的祭拜典礼,上万民众从各地赶来此地,带着虔诚的心观礼、祭拜、祈福。

  仲景宛西制药文化展厅

  如果说医圣山是通过仪式来承载传递人们对仲景精神的追思敬仰,那么位于仲景宛西制药公司园区内的仲景文化展厅、仲景文化广场则处处可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浸润。仲景文化广场位于园区正中,除张仲景半身花岗岩坐像外,还敬立了黄帝、华佗等古代十大名医雕像以及中医药文化列柱,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济世行医的场面。

  来到仲景文化厅,迎面看到的是张仲景铜质坐像,几案上的文字简述了张仲景拜师学艺、治病救人、著立《伤寒杂病论》等生平事迹;除此之外,还陈列了中药材水浸标本、腊叶标本以及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配方颗粒、饮片等产品,以展示“药材好,药才好”制药理念。同时,中药农药、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医馆、中医医院、旅游康养一体化的产业建设现状版图,勾勒出了仲景大健康事业的宏伟愿景和目标。

  文化展厅内展示的产品以及标本

  “治未病”特色,将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关口前移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不仅植根于5000多年中国传统文化。也承载着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职责。媒体团一行来至张仲景医院,医院内把脉问诊于大堂之上的张仲景雕像目光慈祥、神态肃然、心系苍生……查体检验,确立疗养方向;望闻问切,对症施治下药;楹联昭示仁心医德;匾额铭记圣殿经方。置身南阳仲景医院,到处都能感受到现代医疗与传统医药交融焕发出的力量。

  进入南阳张仲景医院“治未病中心”,患者络绎不绝,国医馆副主任邢玉良正在仔细为患者把脉、问诊。据介绍,邢玉良毕业后带着对仲景文化的敬仰,只身来到南阳张仲景医院工作。邢玉良表示,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关键是需要理论自信、疗效自信,中医药发展需要坚持做好传承与创新工作。

  医圣张仲景“坐堂行医”的雕像

  南阳张仲景医院副院长王晓辉介绍,医院设立的治未病中心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为理念,让百姓通过预防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这是中医药的优势,突出中医优势用好优势,是对中医药最大的尊重和传承。

  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是一个民族经久不衰的“制胜法宝”。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医药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明确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结合时代需求 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

  在仲景宛西制药“六味地黄丸”生产车间内,一瓶瓶制作而成的六味地黄丸正等待着工人进行分拣和包装。在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后,这些药品将被送往全国各大医院和药房,供患者购买和服用。

  据了解,六味地黄丸最早载于《小儿药证直诀》,是宋代名医钱乙在张仲景《金匮要略》的“八味肾气丸”组方基础上减去桂枝、附子而成,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应用历史。最初用于小儿先天性发育迟缓,后经历代医学家不断实践应用,功效逐聚焦于滋阴补肾,成为后世的补阴“方药之祖”,是杞菊地黄丸、知柏地⻩丸等众多产品的基础母方,形成了庞大的地黄丸产品家族,现代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以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病症的预防治疗。

  据了解,仲景宛西制药在传承仲景方剂的基础上,创新浓缩丸这种中药新剂型,以满足现代人携带方便、服用量小的需求。浓缩丸保留了中药水煎制剂特点,通过真空减压提取技术,浓缩中药精华,保留全成份,减少服用量。

  工作人员介绍,仲景宛西制药近年来在道地药材产区自建药材种植基地,仲景六味地黄丸药材均选用道地药材。地道药材质量可控、源头可溯,制成的药品有效成份均一、含量稳定,品质和疗效更好。

  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对药品进行加工

  在中医药文化传播方面,仲景宛西制药提出“三分钟讲透经典”项目。据仲景宛西制药营销公司总经理马云介绍,该项目诞生背景是现代人自我保健养生意识提高,但中药因为相对专业的话语体系,不利于为大众消费者所了解。“三分钟讲经典”是以科学化的研究、科普化的内容,力图用易记、易懂的方式,向受众讲清楚经典中药的优势病症和优势病种,宣传经典中药。

  马云表示,“三分钟”也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它不仅让受众在有效时间内了解经典,还原经典大道至简的内涵;同时,“三”也代表着“三生万物”,经典值得一代代人去研究,因为它愈读愈有味,愈用愈神奇;我们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每天、每次用三分钟的时间去学透经典。

  据马云介绍,仲景“三分钟讲透经典”项目通过在员工端、客户端、消费者端的传播,已经在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一步,将在内容和形式上继续优化,做好落地推广。

  药品正通过高精度丸剂数粒装瓶生产线

  仲景宛西制药以仲景文化为核心,将文化、产品、地道中药材特色等,通过“传承·创新·责任·诚信”紧密结合,将张仲景中医药思想精髓融入到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各个环节,传承仲景文化精华的同时,利用现代技术,结合当代人们的健康需求,创新发展仲景文化事业。

  这便是仲景宛西制药面对如何传承中医药文化这一艰深课题,给出的回答和实践。植根于医圣故里的仲景宛西制药,从诞生之日起就蕴含着仲景文化基因,也天然承担着传承、发扬仲景文化的职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期,以仲景宛西为代表的中医药人,将坚定中医药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筑牢民族复兴大业健康根基而不懈奋斗。

【纠错】 【责任编辑:宫晓倩 】
阅读下一篇:
01003010107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64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