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闻相继报道了,城市的街道上总会有私家车身上贴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标识,明确车主可远程开门并附手机号码,还特别说明“紧急情况,可破窗使用”。这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背后是全民对院前急救的认识逐步提高。为什么说AED能救命?该怎么使用它呢?虽然希望我们一辈子用不着,但这些知识请一定记住,关键时候能救命!
AED是什么?AED学名称为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一部非专业人士也可使用,让骤停的心脏恢复跳动的救命机器。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心脏骤停人数较多、院前急救有效率低,系统培训掌握AED急救的人员不足,人均AED数量不足等等,均是公众AED使用率低的原因。我国政府和相关专家积极制定相应政策,目的使公众真正做到能知晓、能获取、能使用、能救人。现在各大公共场所显眼位置都能看到AED的身影。同时利用手机导航软件搜索最近AED位置,更利于快速、准确的获取AED实施救援。
为何AED如此重要?
当心脏骤停,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猝死”发生时。心脏停跳无法向大脑输送血液,很短时间内,脑组织会缺血缺氧而坏死:
4分钟内开始急救,救活率可达50%;
6分钟再开始急救,救活率下降到10%;
超6分钟,救活率仅为4%;
超过10分钟,救活率几乎为0%,即使心跳恢复,也会有不可逆的严重脑损伤,无法生存。
对于成人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多为心源性的,其中各种疾病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颤最为常见。一旦发生室颤,单纯心外按压是不能够终止室颤的,只有立即进行电除颤才能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由于心脏骤停发生的突然与不可预测性,特别是一旦得不到及时救治则预后极差。而现实场景中,急救人员很难实现心脏骤停4min内即赶到现场,因此,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发现心脏骤停患者后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同时尽快取得AED给患者进行电除颤,才是唯一能够给患者提供活下去机会的方法。
如何识别心脏骤停?
快速、正确识别是一切操作的前提,毕竟并不是所有突发意识丧失的患者发生了心脏骤停。
AED和心肺复苏都只适用于心脏骤停者。心脏骤停患者主要有以下有3个特征:
判断方法:拍患者双肩呼唤他,患者无任何反应。
判断方法:用手指按压触摸颈动脉(男性喉结位置两旁的血管),感觉不到搏动。
判断方法:观察患者胸廓,没有起伏(不建议用手探鼻息,容易误判和耽误时间)。
注意的事项:
1、以上这几步判断最好在几十秒钟内完成;
2、确认意识丧失就要立刻呼救,附近没人可以使用手机免提,一边打急救电话一边施救;
3、确认无脉搏(不管有无呼吸)要开始心肺复苏;
4、非专业人员难以判断脉搏时,判断没有呼吸时也要快速进行心肺复苏;
5、如无法短时间内找到,一定先心肺复苏,让旁人去寻找AED。如果周围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可交于他们来操作。如果没有,则以此反复操作,直至专业急救人员赶到。
如何使用AED?
设计AED的初衷就是让任何一个人都能毫无门槛地操作。因为情况紧迫,没有给人看说明书的时间,所以打开电源开关后,AED都是有语音提示的:
①开盖子:掀开AED的盖子,打开电源开关。
②贴电极:根据语音提示,解开患者上衣,撕开电极片,按照图示贴在患者胸前。
③插导线:把电极片的导线插入AED主机,主机会自动分析。
④自动分析:主机分析过程不要触碰患者,如果分析到了可以电击的情况,机器会自动充电。
⑤电击:充电完成后,语音会提示按电击按钮,完成电击。过程中同样不要触碰患者。
⑥心肺复苏:第一次电击完成后,立刻开始心肺复苏施救,无需取下电极片。
⑦再分析:每2分钟AED主机会再次自动分析,如有必要会再次建议电击。
注意事项:
1、不必担心判断失误而“电”错人,AED会自动分析。如果没有恶性失律失常,主机不会充电,语音也不让你电击。
2、不必担心陌生人没有救回来会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3、在患者抢救过程中,不要频繁中断按压,AED到场后连接后,然后按照语音提示进行操作,每2minAED会要求停止按压以进行心律的分析,如果没有语音提示,则一定要保持按压,直到专业救护人员到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