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一带一路‘友谊’高级消化内镜学国际大讲堂”举行 8名国外专家参与交流学习-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21 14:57:04
来源:新华网

第六届“一带一路‘友谊’高级消化内镜学国际大讲堂”举行 8名国外专家参与交流学习

字体:

新华网北京6月21日电(记者 宫晓倩)近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办的第六届“一带一路‘友谊’高级消化内镜学国际大讲堂”暨“‘友谊’一带一路开立国际内镜学院”在京举行,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埃及、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8名国外专家参与了本次交流学习。

第六届“一带一路‘友谊’高级消化内镜学国际大讲堂”开幕式现场

据悉,在为期7天的课程中,北京友谊医院会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帮助学员建立规范的消化内镜手术技能以及坚实的临床诊疗基础,使他们从诊疗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各个方面得以提升。

各国学员参加理论课程学习

对于举办消化内镜学国际大讲堂的初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澍田教授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可以从修路、架桥等硬件方面基础设施入手,更重要的还可以从哲学艺术、文化历史、医学等软件方面推进。其中在医学里,内镜是最直接、最容易上手、效果立竿见影的一种途径,所以我们以消化内镜作为切口,通过这种小范围、面对面、手把手的沟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道切磋交流、共同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部分操作技术,如食管、胃、结肠早癌内镜下的切除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地位。与此同时,我国消化内镜领域与国际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2016年3月,“一带一路‘友谊’高级消化内镜学国际大讲堂”在北京举行了项目启动仪式和专家会议。经过8年多的发展,该项目共邀请了来自二十余个国家、近70名学员。而“一带一路‘友谊’高级消化内镜学国际大讲堂”也行驶了多站,与当地医院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为他们带去了规范的消化内镜手术技能以及先进的诊疗理念,共同推动全球整体医疗事业的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澍田教授

同时,近年来,北京友谊医院不断加强消化内镜新技术领域的提升和推广。张澍田介绍,“作为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我们身兼重任,一方面我们要在国内推广、普及、规范一些新技术,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举办消化内镜学国际大讲堂是我们的一大重要抓手,近年来收获颇丰,获得感满满”。

据介绍,与往届相比,本届大讲堂进一步丰富了学习的课程,共分为四个阶段:计算机模拟、模型模拟、动物模拟、临床实践。“我们会将现有的国际上领先的新技术进行展示,让学员们亲自操作实践,这样让他们更快速地了解掌握新的本领。”张澍田说。

模拟实操现场

作为本次学员之一,来自马来西亚的学员Mohamad医生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大讲堂中的EUS(超声内镜)和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非常感兴趣。他认为,本次大讲堂活动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而且会提升个人的操作水平,会对未来临床有很大的帮助。

而来自泰国的Manit Intirard医生则表示,“这次培训非常有意义,不仅对我个人,对我在泰国的患者来说很有帮助,未来希望这个项目能够继续下去,也希望中国的医生能够跟泰国医生加强合作、密切交流,将更多的内窥镜技术引入泰国。”

面向未来,如何更好地推动消化内镜的发展、服务全球的患者?张澍田表示,首先需要加强原始创新,提升自身技术;其次,关注国际上消化内镜领域的动向,及时吸收引进国外新技术;再次,加强和国内外同道的沟通交流,互相碰撞、互相启发,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新技术涌现出来,让老百姓受益。

【纠错】 【责任编辑:白碧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