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新学期的开启已经过了半个月了,离开舒适温暖的家,“放飞自我”的生活环境,这个时候您有没有观察过娃儿们的状态如何?是充满期待还是闷闷不乐,充满抗拒?有的孩子甚至出现身体不适,疲劳、失眠、头疼、胃痛……可不要简单地认为这是换季闹病,我们把一些孩子在开学之后出现的一系列身心症状俗称为“开学综合征”。今天心理专家就来跟大家分享下如何避免和减轻孩子的“开学综合征”。
“开学”是怎么勾起“综合征”的?
“开学综合征”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医学术语,一般来说,“开学综合征”指的是从长期休假状态转入开学状态时导致的对难以适应学校生活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学习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升学压力等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唤醒。它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伴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那为什么会出现“开学综合征”呢?
后疫情时代的潜在影响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虽然目前在国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对全民所产生的心理影响仍在持续,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大中小学生。对疫情的担忧、恐惧、焦虑,对身心症状的过度反应会在孩子身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学习适应的困难所致 假期的生活是散漫的、相对自由和轻松的,而步入学校后,面对新的课程内容,新的学习生活节奏,孩子们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的,而不同的孩子适应的能力和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部分孩子会出现适应上的困难。
对电子产品依赖产生的“戒断反应” 孩子在校不允许带手机,一旦放假,就会疯狂地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中,玩游戏、看剧、看小说、交友聊天等等。历经两个月的“放纵”之后,重新回到学校,脱离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孩子们可能会因为缺乏持续的外部刺激而感到无趣,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情绪低落等情况,有的孩子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
处于特殊求学阶段的压力所致 孩子们在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压力,尤其是毕业年级的学生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中小学生会面临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学业压力,大学生则会面临升学或毕业找工作的压力。在这些特殊的阶段,学生们可能会因为过大的心理压力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适应障碍。
激发原动力 对抗“综合征”
孩子们要如何去应对“开学综合征”呢?以下这些建议可能会有帮助:
调整作息 早睡早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假期在家的你是否是熬夜玩手机、看电视,一觉睡到大中午呢?开学了就要尽快从“猫头鹰”调整成“百灵鸟”哦。最好的方法是给自己定个时间计划表,按上学的时间起床,晚上不要熬夜。同时在整天的计划上按上课的时间加入学习的任务、运动时间、读书时间等。这样会更快地帮助你进入到上学的作息。
改善学习方法 或许你之前也为自己的学习方法而烦忧,或许你觉得自己也很努力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那你可能需要在学习方法上面进行一些改进。适合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可能不太一样,但是有几个重要的点还是需要注意的:课前预习,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讲,课后进行必要的整理,积极思考,善于提问。
注意情绪调节 刚开学的你,或许因为假期作业没有做完怕受到批评而担心,或许你即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学校或者班级而感到焦虑,抑或自己本来在学校就有不好的经历或者情绪问题基础,再次回归到学校而感到害怕等负面情绪。此时的你不要害怕,首先要知道在开学这个过渡时期,出现的诸如忐忑、焦虑、害怕等负面情绪都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也需要运用一些方法来让自己尽快地适应,尽快地从负面情绪当中走出来。
可以试一试:
(1)调整好心态,积极的心理暗示:你可能遇到了各种挫折,此时积极的心态很重要,要知道我们很难改变环境,我们能做的就是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看问题切忌钻牛角尖,换个角度想,可能就会发现事情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糟。同时也可以试着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相信自己,我可以很好地应对现在遇到的困难”。
(2)主动与他人交流,合理的宣泄:无论开学的时候你是否步入一个新的环境,积极主动与班级同学交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对自己学习及生活的积极支持。把自己面临的问题、压力与朋友交流,或许他也正面临这样的问题,你会发现其实你的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或朋友已经给了你很好的启发。
同时也可以运用一些宣泄的办法,比如大声的朗读、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果出现了你和你的家人都解决不了的心理或精神问题,要记得求助专业的精神、心理人员。
让孩子上学更顺当 家长先“稳住”
调整“开学综合征”需要孩子自己、家长共同努力。家长可以试试一下方法:
(1)引导孩子制定学期目标和计划 在开学初期,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如何为新的学期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和计划,目标一定要切实可行,这样的目标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否则不仅不会起作用,反而给孩子增加更大的心理压力。
(2)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当孩子面临“开学综合征”,向家长进行倾诉时,家长应坐下来与孩子进行耐心的沟通,允许孩子表达出内心的情绪和压力,对孩子表达倾听和理解。如果家长采用责备、命令、说教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孩子接收到的也更多是家长不接纳的信号,可能还会引发亲子冲突,甚至导致孩子出现极端行为。
(3)保持自身良好的情绪,避免将焦虑传递给孩子 很多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孩子还没有急,自己先急了,结果可能一拍两散,引发冲突。所以,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身的情绪,同时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情绪有所觉察,避免将焦虑传递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