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集团“云中华歌”携手民族文化向光而行-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1/29 15:31:43
来源:新华网

华熙集团“云中华歌”携手民族文化向光而行

字体: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在此背景下,华熙集团云中系列第二个十年的开篇——“云中华歌”,即将于12月1日拉开帷幕。以“华”为题,既寓意百年华诞、中华振兴,也蕴含着华熙传承民族文化的坚守与担当。

  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华熙集团董事长赵燕发起的“云中”系列大型文化公益活动,今年已步入第十一年。“云中”系列继续通过展览展示、舞台表演、沉浸式体验等形式,持续挖掘、传承与推广散落在中国大地即将消逝的传统民族文化,用创新的内容和形式,描绘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以此传达中华民族的勇气、智慧、凝聚力,汇集成世界瞩目、引领潮流的力量。

  十一年间,“云中”系列已累计帮助来自35个民族的223位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向国内外市场。作为云中系列重头戏的主题展览,累计观展人次也达到80余万。这份十一年的坚持,使深埋在岁月和历史深处的艺术瑰宝与现代世界产生深深的联接与共鸣。在赵燕看来:“华熙集团致力于与民族文化携手同行,这项公益活动不是居高临下的给予,而是相辅相成的美丽奇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在赵燕看来,乡村振兴除了经济振兴,更需精神振兴,而重拾文化自信是核心。华熙集团云中团队将目光聚焦曾经的深度贫困地区——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甘肃临夏东乡族自治县,深入采风、保护、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艺术,助其挖掘本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不是居高临下的给予 而是相辅相成的美丽奇遇

  “云中”系列与华熙集团的缘起,来自一场偶然的奇遇。

  2009年夏天,“云中”项目发起人赵燕和女儿来到呼伦贝尔休假。在路途中,偶然走进居住在内蒙古和俄罗斯交界处的鄂温克族。这些以放养驯鹿为生的淳朴乡民热情好客,用欢快的鄂温克族歌舞招待远方的朋友。

  细心的赵燕很快发现,这些鄂温克族乡民里几乎没有年轻人和小孩,老奶奶是族长。听着那些富有草原和森林气息的曲调和旋律,赵燕心怀感慨:“这么优美的旋律如果没有年轻人传承,很快就消失了。”

  基于此,依托华熙集团旗下北京时代美术馆的平台,赵燕发起了关注中国原生态文化的“云中”系列大型文化公益项目,通过组织专业团队对民间艺术进行收集整理,创新表现形式,持续挖掘、传承与推广散落在中国大地上即将消逝的传统民族文化。赵燕希望借“云中系列”的平台让当地的青年一代重拾自信,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心里有光的人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我的初衷不只是给他们经济上、物质上的援助,更多的是想激发他们本民族的人重拾对他们民族文化的热爱,再去反哺他们这个民族,这样,他们本民族的文化才能真正延续下去。”赵燕说,“我希望通过我们华熙集团的云中系列,能够提供一个舞台,让这些非遗文化传承人在这个舞台上来展示、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

  关注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 固文化自信 展家国情怀

  乡村振兴需要精神振兴、文化自信,而只有持续创新,才能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在此背景下,今年“云中”系列的主题定为“云中华歌”,意在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之际,云中团队将目光聚焦曾经深度贫困的地区: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甘肃临夏东乡族自治县,帮助他们挖掘本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走出大山,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喜爱。在本届云中音乐会上,民族文化传承人们也准备了最具代表性的演出,表达对脱贫后美好生活的喜悦以及对国家、人民的热爱。届时,大凉山留守儿童、年轻的音乐老师、融合多民族的奈若乐队,都将带来直击心灵的演出。

  今年的“云中”系列展览《向光而行》,欲以“光”为思,多维度探讨人类生命的“内驱动力”及前行的方向。展览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光•源”,从生命之源、探讨生命本能的趋光性,生命向内的“内驱力”。第二单元“光•聚”,围绕光的精神维度,探讨人类如何坚守初心,打破差异、达成共识,将能量传递、聚合、转换为彼此趋光而行的勇气和力量。第三单元“光•衍”聚焦于探讨科技与未来,引导我们探索,当“光”开启与未来的对话,会是怎样的图景。最后一个单元“光•华”,则通过梳理华熙的发展历程,从企业的一个侧面,一起回顾时代“荣光”。

  展览将以“人类”作为新视角,引领观众一起审视我们共同拥有的这个“多棱世界”,探索我们人类未知的前行之路。

  艺术公益 云中系列初心不变

  云中系列发起之初,由彝族、藏族、傈僳族和纳西族四位云南原生态歌者组成的木给帕乐队走上了当年云中系列公益活动——云中山歌的舞台,现场弹唱起牧歌、情歌、祝酒歌等各种彝族原生歌曲。

  纯净的嗓音、嘹亮的歌声、饱满的热情仿佛让大家走入了彝族大山,而龙头琴、口弦等彝族特色乐器的表演,也让彝族文化的魅力更加深入人心。借此,原本仅是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乐队,正式踏入北京演艺市场,成为云南原生态非遗音乐的代言人之一。

  酒香也怕巷子深。经过几年的努力,“云中”系列的运作机制逐渐完善,但常年坚持亲自参与采风调研的赵燕意识到,仅仅停留在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展示阶段远远不够,还要有活态的传承和传播——在传播中彰显传承,在传承中扩大传播。

  “优秀传统音乐能给人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深深的心灵慰藉。加强创新,让观众喜欢才是传统音乐传承行远的最有效途径。”赵燕表示。

  为此,她多方联络艺术机构、音乐学院、专业院团,邀请画家、音乐家、演奏家与民间艺术家合作,创新演出形式、加入时下年轻人喜爱的元素,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创作,呈现初一场场观众喜爱观看、津津乐道的艺术作品。

  因光而聚 云中公益之路不会止步

  十一年间,华熙“云中”团队用12万公里的采风路线,印证了华熙集团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并将原汁原味的民族艺术赋予创新的艺术形式,让其重回公众视野。

  华熙“云中”团队走过内蒙古、广西、西藏、四川、云南、安徽等十几个省自治区市、五十多个城市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对散落在中国大地的非遗文化进行收集整理。“云中牧歌”“云中山歌”“云中藏歌”“云中蜀歌”“云中滇歌”“云中儿歌”“云中渔歌”“云中乡歌”“ “云中家歌”“云中情歌”系列主题活动先后举办,站在第二个十年的起点,一曲“云中华歌”,表达出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断的顽强生命力。

  “云中”脚步所及,各地的优秀非遗文化也得到世人的再次关注。广西乐业的古法造纸术,西藏的唐卡、藏纸、藏香和雕刻,四川的瓷胎竹编、蜀绣与青羌歌舞,云南的布扎、瓦猫、紫陶、多民族服饰和歌舞,湖北的龙舟调、五句子山歌和一人可同时演奏15种乐器的民间吹打乐,徽州古民居三雕技艺等优秀的非遗技艺与文化艺术,借助摄影展、油画展、互动体验、歌舞表演等创新的表现形式,传递出历经岁月而不朽的艺术魅力。

  赵燕坚信,在时代变革的当下,“凝聚的力量”必不可少,当每个微小个体凝聚成巨大力量,笃定地“向光而行”,一定可以应对挑战、克服危机、开启未来。“云中”系列也将继续用公益与艺术,承载和传播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用嘹亮的歌声和优美的艺术作品,让民族的智慧,被国人、被世界看到。

【纠错】 【责任编辑: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