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是怎样平抑房价的呢?
  古代买房都是先“立契”,立契即如当今的买房合同,房契立好后,各有关部门要在上面盖章,否则无效。
  在房契上盖章前,还有一道手续叫“遍问亲邻”。宋太祖时期有明文规定:凡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买,次问四邻,四邻不买,他人才可交易。
  可见,卖方在卖房之前,要得到族亲和乡邻的首房价相关内容肯,这种首肯不是口头的,正规的做法是“依账取问”,具体的做法就是拿一个小本子“问账”(元代叫“问贴”),把族亲和四邻的名字依次列在上面。
  同时,还要把打算出售房子的大小以及价格标上,然后按所列名单依次征询意见,被问的人(包括想买或不想买)都要盖上章,这种“问账”名单密密麻麻要写好几张。
  如果大家不盖章,你就把房屋卖掉,那么,族亲和四邻就可以向官府告你。
  古时候也有廉租房,但都是民间性质的,唐宋时期主要来源于寺观,寺观的土地是政府划拨的,建房资金则由民间筹集,维修费可在香火钱里冲销。
  唐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进京赶考,前后两个月就一直住在一个名叫华阳观的道观里,因为那里的房租低廉。宋朝的辛弃疾早年赴燕京应试时,为了省钱,就住在北京的悯忠寺。
  明清时又多了廉租房源,那就是会馆,会馆是异乡人在客居地建置的聚会场所,主要用来接待来自家乡的客人,但也对外,会馆的收费相当便宜,一般人都有能力租住。
  后唐庄宗李存勖颁发过一道赦令:其空闲有主之地,必须在半年内建房,超过半年不建者,其他人有权使用。后唐明宗李嗣源也有类似规定,但把半年限期建房缩短为三个月。
  后唐通过对土地的控制来平衡供需,收到打压房价的奇效。盛唐时期,有个马周在长安购买房基一亩,花铜钱二百万,而在后唐首都的 洛阳,连店地基每亩只七千元,房价大幅下跌。
  平抑房价的某些作法和古时候倒十分类似,但为什么都收效不大,倒值得思考。
                                     (本部分来自搜狗百科)
 
     
    近十年,中国房价在调控中且行且涨,统计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今,全国房价平均涨幅超过150%。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十年房价平均涨幅更是超过了250%,北京上海为最。以上海黄浦市中心某知名楼盘为例,2003年单价仅1600元,而今二手房成交均价在40000元,涨幅不可谓不高。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 IF)教授汪滔在该院举办的金融M BA 2014年全国金融分享论坛上表示,这些年为什么国内的房价猛涨,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流动性太多。
  汪滔表示,前些年,中国经济增长强劲,人民币币值有上升的动力,但是人民币升值又不利于出口,影响经济增长。政府希望维持比较低的币值,于是大量抛人民币,购买美元。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家拥有四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原因。
  汪滔指出,一旦买了美元,同时就要在国内放出人民币,造成流动性过剩。“这些年为什么国内的房价猛涨,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流动性太多,而且可供投资的资产太少,造成房价猛涨。”
  汪滔解释说,日本经济腾飞的时候曾经面临同样的问题。日本政府让日元升值,大量国际游资涌入日本,造成国内流动性泛滥,资金纷纷进入房地产,最终房地产泡沫破灭,日本经济出现了停滞。中国吸取了它的教训,不想让人民币过快升值,但是很多问题还是一样存在。一旦有太多的流动性,就会造成流动性大量涌入房地产行业,推高整个房地产价格;如果流动性收缩的话,房地产就会出现下跌甚至崩溃。“房地产是这样的循环,房价越涨,就可以放出更多的贷款,推动房价再涨。反过来也是一个循环,如果房价一跌,抵押物又不值钱,能借的钱更少,反过来抵押物又不值钱。日本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真正缓过劲来。”
 
 
0100300916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