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制作:王菁美术编辑: 张鑫 记者:关溪涓 |
北市场 老沈阳的杂巴地儿 | |
1921 年前的北市场,还是一片荒凉的坟地。 除了实胜寺、锡伯族家庙的太平寺、关帝庙、保灵寺等几座庙宇之外,就只有十间供修庙的木瓦工栖身的简易房,人们称这地方做“十间房”。 1921年,张作霖当上了东三省巡阅使。沈阳作为奉系军阀的大本营,张作霖为开通地面、繁荣城市,发展民族经济与外国商埠地竞争,在“十间房”这块荒地上,圈定了3。6 平方公里的土地,给出政策,允许平坟辟地,修建妓馆、茶社、剧场。与此同时他下令,整顿治理原市区,将原在火车站、大西城门外和九门脸的妓院,限时迁到“十间房”,并正式启用新地名——北市场。 【详细】 |
|
苦乐相间的大观茶园 |
|
大观茶园,现名青年剧场。坐落在和平区北市场里,是沈阳最早的剧场之一。 1920年,奉天行政公署提出“开发地面、繁荣经济”后,开辟了北市场。当时,十样杂耍都在这个地方。后来又往东南发展,盖了大观茶园,由于地处北市场中心地带,因而营业状况很好。 大观茶园是1921年请建,1922年动工,1923年建成的。就是在这里,沈阳的评剧开始了自己的耕耘。 上世纪初,落子在关内被官府认为“有伤大雅”和“伤风败俗”,常被当局禁演,被迫向关外发展。 【详细】 |
|
金碧庄严 皇寺鸣钟——实胜寺 | |
在沈阳,也有这么一处景致,因寺院与钟声的组合而闻名。这就是“皇寺鸣钟”,几百年来,钟声悠悠,轻轻把盛京百姓心头的纷扰抚平,也悄悄提升着实胜寺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皇寺,是盛京最大的喇嘛教寺院,是清太宗皇太极敕建的皇家寺庙。“皇寺鸣钟”,是盛京著名的八景之一。清代盛京著名诗人缪润绂有诗曰:五更起钟声,鲸吼宵沉沉,城市日渐高,何来风中音,梵宇号实胜,静向西关寻,希声度高树,殿阁凌绿荫。岂须逢空山,洗我名利心。说的就是这“皇寺钟声”。 【详细】 |
|
杂巴地大腕云集 梅兰芳演出轰动沈阳 | |
随着赵本山和他的赵家班火遍国内,二人转这个东北特色剧种也逐渐叫响开来。如今,外地友人到沈阳,少不了招待一处二人转看看。可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上个世纪,东北地区最火热的文化艺术中,二人转仅是上不得台面的小角色。 作为市井文化最集中的舞台,当年的北市场每天都有各色艺术形式上演,奉天落子、评戏、相声等曲艺最受追捧。在北市场,影剧院也相当集中,大观茶园、共益舞台、中央大戏院、立群电影院、云阁电影院等的相继设立,不仅空前地活跃了老沈阳的文化生活,这些艺术舞台,也造就了白玉霜、筱桂花、金灵芝等一大批表演艺术家。 不仅如此,梅兰芳、杨小楼、马三立、侯宝林等曲艺大家,也都曾在北市场登台演出,并轰动一时。 【详细】 |
|
锡伯太平讨公正 一座家庙记录锡伯族西迁史 | |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中国近代史上有三大长征奇迹,按时间顺序来说,锡伯族西迁、蒙古东归、红军长征。 相较东归和长征的耳熟能详,锡伯族西迁的历史如今已是鲜为人知。 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一个人口不多却分居东北和西北两个地区的古老民族——锡伯族。他们当中的一支人马历史上曾经从中国东北的辽河迁徙至最西北的伊犁河,万里跋涉,留下千古绝唱。【详细】 |
|
热闹 一位花甲老人记忆中的皇寺庙会
|
|
关于庙会,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辞海》这样解释:“庙会亦称‘庙市’。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北京风俗类征·市肆》引《妙香室丛话》:‘京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这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市集形式,解放后在有些地区仍被利用,对交流城乡物资,满足人民需要,有一定的作用。” 沈阳也有庙会,就在北市场,过去挺有名,就是皇寺庙会。 历史上,有庙才有庙会,皇寺是皇家寺院,事实上,从皇寺始建之时,“皇寺庙会”就已经出现了雏形,建成后,庙会的规模日益壮大,内容也逐渐完善。从最初的农产品、手工制品售卖发展到集合民间艺人表演,皇家武队列兵等多种文化形式在内的综合性的贸易集市。【详细】 |
|
北市场再改造 打造沈阳文化商贸特色街区 |
|
沈阳北市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繁华,曾与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上海城隍庙齐名。在许多老沈阳人的记忆里,老北市是一个热闹、繁华而又充满着民族特色的地方。在北市场未全面改造前,这里已不再有当年的繁华,其商业功能日渐衰弱,它曾经的辉煌,已随着时代的变迁,淹没在城市的喧嚣中。 2012年,和平区正式启动沈阳北市场文化特色商贸街区项目,计划在2017年前建造一个空中、地面和地下的立体老北市。 重塑北市场,是一个庞大的民族文化工程,而这个庞大的民族文化工程,是由诸多子文化系统组成,它包括:建筑、寺庙、饮食、曲艺、服饰等多种文化要素。 立体老北市场。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