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瞰天下|暴雨中的守护者-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11 17:04:06
来源:新华网

5G瞰天下|暴雨中的守护者

字体:

通信网络作为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重要保障,更是在天灾人祸等极端情况发生时的救命通道。然而,在面对极端天气,地面基站信号被摧毁时,又该怎样保证灾区与外界的信息传递?

今年4月以来,广东韶关、清远等地普降暴雨,其中,韶关市武江区江湾镇多处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道路塌方等险情,一时间出现“断电、断路、断网”等极端情况。面对这样的“信息孤岛”,无需基站、实时互联的卫星电话搭建起了信息生命线,打响了刻不容缓的防汛“主动仗”。

在江湾镇,一名居民回忆称,当时家中仅有两位老人和三个孩子,最大的孩子年仅13岁。在通讯一度失联的情况下,家人的安危令人揪心。幸而,在镇中心恢复临时通讯后,收到家人的报平安消息,居民们的心才得以安定。

江湾镇宣传委员欧宇帆表示,当时镇区两头发生塌方,通讯瞬间中断。他们迅速将靠山群众转移至安全点,并通过卫星电话与上级部门保持沟通,及时汇报灾情。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小燕也强调,在断水断电、道路和通讯中断的困境下,卫星电话成为了他们向外界求救的唯一方式。据统计,仅两天时间内,她就使用卫星电话拨打了近百次通话,累计时长超过300分钟。

韶关市武江区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家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灾害的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威胁往往就在一刹那,如何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把预警传达到我们需要传达的目标人群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4月20日-21日,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力量纷纷奔赴江湾镇。与此同时,中国电信救援人员也毫不迟疑地加入了这一行列,作为第一梯队奔赴灾区,他们肩负着确保通讯畅通无阻的重任,是这场救援行动中的关键一环。

中国电信广东公司综合维护优化中心的通信抢险队员陈烨隆和韶关分公司通信抢险队员陈智龙,作为首批救援队成员,携带天通卫星电话及卫星背包基站奔赴江湾镇,为指挥部和救援队提供通信保障,为当地群众架起了报平安的桥梁。

卫星通信为被困群众搭起了与外界联系的“求助线”,为救援人员精准定位、高效抢险救灾搭建了“救援线”,也为应急管理部门建立了灾害监控统筹调度的“指挥线”。

在与自然灾害的较量中,卫星通信不仅象征着希望,更是生命安全的坚实保障。未来,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普及,其在守护百姓生命安全方面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成为一条永不断线的“生命之线”。

【纠错】 【责任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