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平安集团资深副董事长孙建一做客新华访谈,与网友共话保险行业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并畅谈今后的规划与跨越式发展。
精彩观点
1978年,我国开启改革开放历程,197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就提出恢复国内保险业务。改革开放这股春风给保险行业带来了什么?作为保险行业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平安集团如何伴随着行业从小做大,并成长为如今的全球保险集团之一?
孙建一说,我们体会到,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与社会的发展休戚与共,平安的成长,得益于国家富强,得益于社会繁荣,得益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面向未来30年,我们要更加铭记这个初心,更加懂得责任之重,更期待为改善民生尽绵薄之力。”
1992年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1995颁布《保险法》,再到2001年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业经营改革的通知》,中国保险业经历了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历程,再到2017年保险业颁布一系列监管新政,重申“保险姓保”。保险机构如何理解监管政策的变化?
当前保险业多重因素共振、多种风险交织,面临复杂的风险形势。孙建一认为,2017年来,监管机构连续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尤其是“1+4”文件对保险业意义尤为重大,进一步加强了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要求,对治理市场乱象、补齐监管短板、防范行业风险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行业都需深刻认识、理解风险防控的紧迫性、重要性,认真按照监管要求,全面落实,严守风险底线,确保行业及公司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00年以后,保险业开始逐步与国际资本接轨,保险企业上市备受关注。国家政策层面对保险业上市也给予了鼓励和支持。在这个阶段,保险业是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平安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业务不断扩张,特别是平安从保险为主逐步发展到综合金融需要资本支撑。”孙建一说:“上市后平安非常注重自身结构的建立,特别是如何防范风险,因为不同的金融板块有各自的经营特点,它的风险点也不一样。”
保险公司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如何平衡金融和科技之间的关系?
平安最初将科技用于服务传统业务。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发现我们的科技能力不仅仅能够满足和支撑我们的传统业务,还能为社会服务。”孙建一称。“平安做科技主要是建立包括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在内的五大生态圈。”孙建一以智慧城市生态圈举例说,近年来,中国平安依托技术、人才、资金、场景、数据等方面的优势,借助众多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及应用,与全国多个省市的政务、教育、房产、环保等智慧城市领域建设开展合作,帮助政府提升政务管理和民生服务能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保险行业的重要一员,步入“而立之年”的平安为中国金融体系制度创新与机构创新能总结出哪些经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又有哪些规划?
在谈及平安的发展经验时,孙建一表示,平安成立30年来,每十年上一个台阶,先后经历了“探索现代保险、搭建机制平台”“专注保险经营、探索综合金融”“深化强化综合金融实践、推动科技创新探索‘金融+科技’”三个阶段。平安的成功探索经验可归纳为3个关键词:机制体制、文化人才、战略执行。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将平安成功之道概括为“三多一执行”:“三多”就是同时下多盘棋,比对手看多几步棋,多平台,多团队;平安一直在锻炼自己的执行力,宁可二流的战略,也要一流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