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注重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普法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司法部办公厅(新闻办)与新华网共同举办“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系列访谈,本期邀请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司长王晓光,“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之普法人广东卓凡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向辉,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司法局法宣股股长刘少华做客新华网,就法治宣传工作与广大网友交流。》》点击进入实录
精彩观点
1
王晓光

王晓光:把热点案事件依法处理变成对全民普法公开课

王晓光:把热点案事件依法处理变成对全民普法公开课
王晓光:把热点案事件依法处理变成对全民普法公开课
实行了以案释法,更加注重把热点案事件的依法处理变成对全民普法的公开课。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运用案例开展生动直观的法治宣传教育,比较受社会欢迎。特别是网络上社会关注度高的涉法热点案事件每一次出现,可以讲都是对法治的考验,也都是全民普法活生生的教材。抓住这样的机会进行普法,效果好极了。社会公众通过从这些热点案事件依法公正的处理中,可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感受到法治的精神,进而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一致等法治理念,潜移默化地培养出对法治的信仰。
1
王晓光

王晓光:更加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普法

王晓光:更加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普法
王晓光:更加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普法
开展了“互联网+普法”行动,更加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普法。2017年,“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粉丝已突破了百万大关,在全国政法战线的公众号传播力的排行榜中,“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是第一的。“中国普法”两微一端总粉丝量已经近700万,发文数为1.3万多条,总的阅读数达5.94亿人次。我们还利用“中国普法”两微一端,整合了全国6000多家普法微信公众号,组成了全国普法新媒体矩阵。不少地方和部门还推出了“智慧普法”,特别是运用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现代科技,与公众进行互动,比较精准地解答公众的法律问题。特别想说一下,以用户为中心、内容为王、体验至上、众筹众包的互联网思维也正在广泛运用到普法领域。
1
王晓光

王晓光:普法作为公共法律服务应从做了向做好转变

王晓光:普法作为公共法律服务应从做了向做好转变
王晓光:普法作为公共法律服务应从做了向做好转变
我觉得,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相当多地体现在对维护自身权益、参与公共治理这个方面的期待上,大多数我认为都会在法律领域表现出来,有的还会以个案形式进入司法领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无论在需求端,还是在供给端,都需要相应的法律服务;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也要更多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可以讲,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普法作为一种公共法律服务,也应从“做了”向“做好”转变,从“量的增加”向“质的更优”转变。这就要大力推进普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供给,精准发现、及时引领、有效满足人民的法律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普法,用高质量的普法供给来刺激、催生更高层次的法律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于法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进普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我觉得从理念上讲,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供给主体上讲,就是要实行“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从供给内容上讲,就是要在传播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2
徐向辉

徐向辉:以问题为导向,要掌握群众需求普法

徐向辉:以问题为导向,要掌握群众需求普法
徐向辉:以问题为导向,要掌握群众需求普法
要以问题为导向,要掌握群众需求进行普法。在农村、社区去派发一些普法的书籍,开展一些法律的讲座,就是我们所称的“送法下乡”、“法律进村居”这些活动应该说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从新时代的要求来讲,这些做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基层群众个性普法需求,我们应该要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需求为切入口,普法才会有受众,普法才有成效。像我一直在一个村,叫旭日村,担任法制副主任,在全国有些地方叫一村(居)一法律顾问。这个村是属于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区,里面土地规划和集体征用现象比较普遍,我在这个村里面普法更多针对是关于农村土地宅基地等等这方面跟旭日村村民身边切实相关的问题展开普法,这样的普法效果很好。
3
刘少华

刘少华:做好三方面工作推动新时代全民普法实现新发展

刘少华:做好三方面工作推动新时代全民普法实现新发展
刘少华:做好三方面工作推动新时代全民普法实现新发展
作为一名基层普法工作者,想要推动新时代全民普法实现新发展,我认为应当至少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大力开展以案释法。充分利用案例释法说理、解疑释惑,更加生动直观进行法治宣传教育,让百姓能直观感受到司法案件的公平正义。
二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按照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思路,将法治元素融入到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建成更多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长廊等,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的意义和方法。
三要进一步加大普法创新力度。结合地域特色和群体特点,不仅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也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更加充分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随时随地普法,让法治宣传活动更加生动、鲜活,具有亲和力,扩大传播力、影响力。
王晓光
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司长
徐向辉
广东卓凡律师事务所律师
刘少华
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司法局法宣股股长
0100200201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