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1 04/ 07 08:58:5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楚才怎能不楚用 “聚引留”,人才大市人才加快回流

字体:

  “头部企业都来武汉了,我也跟着机会跑了回来。”去年底,在杭州工作的杨可昕又回到武汉,入职一家互联网企业。

  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张佳晨,今年也从深圳回到武汉。“武汉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我所在的计算机、互联网行业,机会够多,只要技术过硬,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92所高校、101家科研院所、73名在汉院士、130万在校大学生,这些是武汉最为宝贵的资源,也是武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硬底气。

  以事业聚才,以政策引才,以环境留才。作为人才大市的武汉,打好“聚”“引”“留”三张“人才牌”,栽下梧桐树,引得越来越多的人才回流江城,助力武汉实现高质量发展。

两江交汇的武汉三镇(2020年8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市场聚才

  高新产业快速发展激活就业市场

  “今年春季校招,公司的招聘计划数比上年增长50%。”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刘叶青说,作为国内光纤激光器龙头企业,锐科今年列出超过400人的招聘计划,包括光学工程、自动化、机械、计算机等专业。

  记者了解到,与锐科一样,今年开春以来,由于武汉光电子、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迅速,不少龙头企业春季招聘职位数量翻番,吸引了一批人才从北上广深等城市回流武汉。

  今年3月,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猿辅导科技园(武汉总部)正式开工,计划2023年落成。“目前武汉猿辅导在职员工超过9000人,主要为武汉高校毕业生。”猿辅导在线教育联合创始人李鑫说,武汉园区建成后,将成为集团公司面积最大、员工数量最多的办公园区,预计将解决约2万人就业,也将推动武汉打造全球教育科技的“研发大脑”。

  作为武汉新增流入大学生最多的区域,仅2021年春季招聘期,武汉东湖高新区2587家企业共提供各类岗位26.9万个,热气腾腾的职场吸引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留在武汉发展。

  “2021年初以后,武汉求职市场火热。”对比2019年数据和2021年数据,智联招聘武汉分公司总经理粟华德发现,武汉求职市场也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发布职位数较2019年同期增长26.4%,简历投递量较2019年增长8.6%。

  “武汉城市交通不断完善,城市环境越来越好,高新企业相继入驻,这是一座在飞速发展、充满希望的城市。”2020年,老家山西的武汉大学毕业生李杰超入职中国铁建铁四院。他说,自己在武汉读了七年书,看着这座城市一天天变好,毕业了也不舍得离开。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七所知名高校的2020年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湖北武汉均是这些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地。

  “这两年,明显感到武汉对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卓尔控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中心副主任杨思远说,武汉人才政策不断加力,招才引智的土壤已经形成。“今年我们筹备的一家子公司,已引入近10名百万年薪的高端人才。待遇、地缘只是一方面,城市环境、发展机遇也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她说。

  在深圳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工作的张佳晨,也选择回汉。“去年底就打算辞职回来,疫情打乱了计划,现在时机比较成熟了。”张佳晨说,小米、字节跳动、烽火科技等都是自己应聘的意向企业。“武汉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我所在的计算机、互联网行业,机会够多,只要技术过硬,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张佳晨说。

  猎聘大数据显示,在全国新发职位城市分布TOP20中,武汉排名第9;特别是疫情过后,武汉就业回暖较快,无论是人才供给还是需求,均跻身全国前十。

  3月29日,武汉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吹响新一轮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号角。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跟着领军人才走,一个领军人才就是一个产业。在这轮“冲锋”中,人才,是武汉最宝贵的“底气”。

  据悉,武汉将实施英才“拔节行动”“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行动”,搭建高水平科技人才干事创业舞台,在高校院所、领军企业探索实行人才引进推荐认定、随到随评机制,培育集聚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应聘者在202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湖北·武汉)对接大会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产业引才

  吸引外地高端人才回流

  2020年6月,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硕士毕业的武汉人郭坚,辞去在美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回到家乡入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

  像郭坚这样的留学生或有海外教育工作背景的大学生,2020年入职光谷的就有400余名。

  “武汉高科技企业发展迅猛,尤其是湖北规划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培育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坚定了一些年轻人回家乡工作的信心,本地就业吸引力正在不断加强,每年我们都有不少回流人才。”刘叶青说。

  武汉高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高端人才回流。数据显示,2020年,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842家,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吸纳大学生6.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2020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杨可昕从杭州返回家乡武汉,在武汉斗鱼任职。2016年回国后,杨可昕的工作轨迹从北京到杭州再到武汉。

  “前几年当然优先选择北上广深杭,机会多,企业扎堆的氛围更好。现在,众多头部企业的第二总部集聚武汉,不少还是核心总部,留在武汉工作,也能享一线城市资源。”杨可昕说,返汉后,生活成本更低,幸福感更强。

  精准制定人才政策,对战略科技人才财政奖励支持最高可达1000万元;股权投资“一事一议”,科创资助上不封顶;对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高层次人才,按经济贡献给予奖补……在武汉推出的多项引才政策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东南孔雀”正在飞回武汉。猎聘大数据显示,从深圳、上海、北京回流的人才最多,占比分别为14.42%、13.18%、11.29%。

  “到2025年,我们要新引进50名左右战略科技人才、1000名左右产业领军人才。”武汉市委组织部(市招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武汉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创新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促进科研人员在市内企业、高校、院所间柔性流动,加大海内外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以大科学装置、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为依托,谋划引进一批国内外顶尖科学家、院士和一流创新团队。

  据介绍,武汉还将建立基础研究人才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在优秀杰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上,将健全竞争性经费与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模式,鼓励人才自主选择科研方向、组建科研团队。依托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培育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

  “近期招聘的有蛋白抗体研发专家、酶制剂研发工程师、分子研发工程师等岗位,不少国内外回流的技术大咖,年薪最高可达上百万,还有机会参与企业股权激励。”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李蟾告诉记者,企业的200多名员工中,超15%都是硕博学历。

  前不久,“学子留汉工程”公布成绩单:2020年,武汉新增留汉大学生30.2万人。大城武汉展现出更为繁茂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向这里。

2020年8月14日拍摄的武汉夜色。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环境留才

  未来四年留汉大学生150万+

  优化环境留才“软实力”,才能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强动力”。近年来,武汉围绕“人才链”完善“服务链”,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

  今年“学子留汉”工程,已经拉开序幕。3月21日上午,武汉市2021年大学生集中式校园巡回招聘活动首站在武汉大学工学部体育馆举行,吸引了128家优质企业到场招聘,现场还特别开辟专区,为高校学子提供政策宣讲、就业孵化、简历诊断等多样化就业创业服务。

  据介绍,为了降低大学生留汉的成本,2020年武汉市为1万多名留汉大学生提供了租赁房,并减免部分租金,其中仅提供的租金补贴就接近一亿元,同时对30多万大学生提供了就职(求职)补贴超过5亿元。

  “2020年,武汉市新增留汉大学生30.2万人,未来这个数字还将不断放大。到2025年,我们要新引进50名左右战略科技人才、1000名左右产业领军人才,吸引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不少于150万人。”武汉市委组织部(市招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还将与高校合作共建工作站,让留汉各项政策宣传更充分、校企对接更便捷,会有更多更好的实习实训项目、创业指导服务导入到高校,促进更高效的就业创业。

  目前,春季招聘的号角已经吹响。武汉市人社部门介绍,今年全年,武汉将举办一定规模的招聘活动50场以上,动员5000家重点企业,提供50万个优质就业岗位,打造“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专场”的招聘就业环境。“春招”“秋招”将集中举办10场左右大型校招活动,单场邀请企事业单位不少于100家,提供优质岗位不少于5000个。

  为给人才落户提供“一站式”服务,2020年12月以来,武汉警方还在全市各高校设立落户服务站,对大学生落户申请现场受理、全程服务,着力打造“门槛最低、手续最简、机制最活”的大学生落户新模式。

  “没想到这么快捷,不出校园就办成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专业的大一新生小伍从服务站民警手里领到新户口时兴奋地说。她告诉记者,前几天从服务站了解了落户政策后,自己提交了落户申请材料,4天以后就拿到了新户口。

  此外,武汉还推出“全员放开落户”“全家解决落户”“全时办理落户”的新模式。“全员”指的是高等院校专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经教育部认证),年龄不满45周岁的均可落户;而“全家”指的是其家属可随迁落户;“全时”就是指24小时网上申请落户。留汉大学生通过网上提交、后台审核、邮寄到家的服务模式,实现了最快可当天受理、当天审核、当天落户,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落户。近年来线上办理25.8万件,累计为上百万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作为武汉新增流入大学生最多的区域,今年东湖高新区还将推出更多新举措。”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将打造全区人企供需对接平台,筹集优质岗位不少于15万个,实现大学生岗位集中发布、一窗获取;在“双一流”高校中,将设立“中国光谷奖学金”,吸引更多优秀在读大学生向光谷汇聚;建立以“光谷人才卡”为依托的人才服务体系,为优秀青年人才提供医、商、住、行等全方位服务;持续优化大学生落户流程,在落户窗口增设身份证办理业务;协调不少于2万平方米的大学生人才公寓。

  目前,武汉还持续在“减权限、减时限、减材料”上下功夫。大学生凭毕业证或报到证即可落户,应届毕业生申请落户时,学信网“电子学历注册备案表”尚未录入的,也可实施容缺办理。

  根据规划,武汉还将进一步健全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保障措施,分层分类提供人才公寓、租房补贴,加快建设国际化学校、医院和社区,探索全面放开高端人才购房、子女入学等限制,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推动建设一批集人才公寓、大学生租赁房、青年驿站、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保障房。探索设立市区人才投资基金,采取“无偿资助+股权激励”方式,加大人才项目资助。对入选国家级重要人才计划、取得标志性成果的科技创新人才将给予配套经费支持。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我们的全部努力就是要营造‘热带雨林式’最优创新创业生态。”武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努力把武汉建成广大创客“首选地”,用心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强大磁场。(记者唐卫彬、廖君、熊琦)

【纠错】 【责任编辑:周楚卿 】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241011273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