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到厦门3%的土地面积,实现厦门43%的工业产值;聚集各类企业超1万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连日来,记者在厦门火炬高新区走访,创新创业的热潮让人倍感振奋。
创新为产业升级扎好“马步”
成立于2017年的生物角(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细胞培养基生产企业,致力于打破国外企业在培养基产业方面的垄断。“在干细胞研发上,细胞培养基是最大的成本支出,大概占到总成本的80%。”公司负责人仝彩玲介绍说,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目前公司研发出的细胞培养基产品已向部分干细胞生产企业、高校进行供应,性价比远高于国外同类进口产品。
生物角公司所在的厦门火炬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创建30年以来,火炬高新区从岛内不到1平方公里的“试验田”起步,发展为“一区九园”,支撑起厦门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创新始终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发展的第一动力。记者在这里真切感受到,众多企业以科研创新为引擎,不断超越自我,逐渐抢占价值链高端,展现出勃勃生机。
“1992年ABB在华第一家合资企业落户火炬高新区,如今,厦门已成为ABB全球最重要的产业基地之一,实现了从生产制造基地到创新研发基地的转变。”ABB(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赵永占说,2018年,位于火炬高新区的ABB厦门工业中心投入运营,通过整合在厦门的全产业链业务,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研发基地。
“自2011年落户火炬高新区以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引进并培养数千人的研发团队。经过10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先进的低温多晶硅单体工厂。”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磊说,公司累计申请专利3000多件,未来将瞄准全球市场,逐步布局透明显示、全息显示等前沿显示技术,进一步提升自身技术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作为国内电子数据取证行业的领军企业,美亚柏科研发的“取证大师”分析工具已被全球30多个国家的安全部门使用,得到了国内外用户普遍好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秘诀。公司连续多年研发投入占比超17%。在电子数据取证基础上,公司将不断拓宽网络安全的大航道,打造网络空间安全防护体系。”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滕达说。
增强发展后劲 产业聚链成群
不久前,总投资480亿元的厦门天马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主厂房封顶。“在园区‘保姆式’的一线服务下,项目主厂房从土方开挖到结构封顶仅用210天,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月。”王磊说。
“显示屏是移动智能终端的重要组件,AMOLED属于目前显示屏中的最高端技术。”王磊说,天马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的成功量产,将能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
这只是近来入驻火炬高新区的龙头项目之一。随着中航锂电、浪潮、神州鲲泰等一批龙头项目入驻,相关上下游配套企业加速聚集,高能级项目在火炬高新区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最近落地的隆利新型显示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13.75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背光显示模组、5G商用及8K超高清显示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因为看好厦门火炬高新区成熟的平板显示产业链条,以及优渥的营商环境,我们选择落地于此。”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小霞介绍说。
高处落子,新处布局。紧扣产业发展导向,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精准发动招商引擎,实施一批补链、强链、扩链关键项目,提升产业效益链和价值链,培育生根型企业群体,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结构优化、价值高端、效益突出的新型产业生态加快形成。
构建“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创业生态
既提升创新创业的软环境,更搭建产业落地扎根的大平台。上个月,厦门火炬大学堂正式揭牌。作为一所平台型产业研究机构,火炬大学堂将着力链接、引进全球创新资源,致力于搭建政企学研、产学研用深度对接合作的新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线服务。
引进优质创新资源,想方设法提升研发创新能级。据介绍,当前园区已建成石墨烯公共检测平台、物联网智能产品应用测试服务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100多个,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模式,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上市企业”的培养路线进阶。截至目前,厦门火炬高新区已累计孵化培育超1100家企业,其中瞪羚企业100多家。
“多年来,火炬高新区致力于构建‘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创业生态,力促资金、人才、产业的有效协同,园区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企业集群。”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总工程师倪杰说。
立足企业需求,精准提供服务,火炬高新区通过构筑全要素支撑的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为产业升级、企业发展创建优质的营商环境。去年,总规模30亿元的火炬高新区产业引导基金正式组建。该基金将发挥财政基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产业与金融资本结合,促进优质产业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向火炬高新区聚集。(记者 董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