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7/ 16 12:54:10
来源:《龙》杂志

《龙》杂志: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与福州文化遗产保护成就

字体:

  为庆祝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举办,《龙》杂志“福州文化遗产特刊”发表了题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与福州文化遗产保护成就》。全文编发如下:

  福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在福州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福州城的选址与山水环境的关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对理想的人居环境的理解。始建于五代末期的华林寺大殿,是中国长江以南保存至今最为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三坊七巷更是隋唐城市里坊制度的遗迹和活化石。福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城市,唐宋时期繁荣的海上贸易,促进了福州城市经济发展。自有明确文献记载以来,福州均为福建这一地区的郡治及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福州还是郑和下西洋的驻泊地,是与琉球、日本海上交通的重要港口。海上贸易活动不仅给福州带来了商业和经济的繁荣,更促进了福州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特色。随着城市历史的延伸,福州从三山两塔到三坊七巷、朱紫坊,从上下杭到烟台山不断扩展,形成了福州独特的城市年轮。福州如同一本厚重的史书,用这些历史遗存默默地展示着历史与文明成长、发展的过程。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古城南部偏西的位置

  1985年,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积极践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今天的中国已经是拥有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为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自然环境及资源做出了巨大贡献。2004年,中国承办了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促进了中国社会对于世界遗产保护意义的认知和理解。时隔17年之后中国再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举行。这对福州而言,无疑是一个展现文化遗产保护成就,展现古今交融的城市特色和遗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展现福州独特城市魅力的良好契机。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有丰厚和连续的历史文化遗产,呈现了中国山水城市的独特魅力,具有形成整体的从山水环境到历史文化内涵的系统化文化阐释、展示体系的条件。2013年,福州三坊七巷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公布的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的预备名录。三坊七巷是福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展的见证。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古城南部偏西的位置,晋子城之外,唐罗城之内,北临晋代子城南边界,东临福州城的中轴线,西以安泰河及唐五代城墙为边界,南以乌山、于山两山为依托。三坊七巷从晋唐形成相对独立且完整的街区以来,一直是福州城内士大夫、富绅之家的聚居地,经过历史发展,形成了有序的街巷格局及丰富的住区功能。2011年,金斗桥附近的考古发掘证明了三坊七巷街区的历史延续性。考古工作发现了唐五代城墙、木质挡墙,宋代巷路及其南北两侧的宋代房基等遗迹。这些考古发掘的证据,有力地支撑了三坊七巷在坊巷格局及尺度等方面的延续性,为研究三坊七巷及福州古代城市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

  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

  三坊七巷为申报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的文本认为:

  三坊七巷这一历史悠久的城市住区,是对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士人阶层,历经千年在其生活中实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封建伦理政治哲学体系的突出见证,符合世界遗产登录标准 iii(独特地或至少杰出地见证了一种文化传统、一种已经消失或依然存在的文明);三坊七巷保存着延续了上千年的街巷格局,其地上遗存与地下遗址共同反映出福州古城唐宋以来城市格局由里坊制到坊巷制的变迁和发展。与城市总体格局的紧密联系,组织严谨的坊巷格局,清晰完整的街巷结构单元均匀排布其中,形制统一的宅园建筑,以及铭刻在坊巷内的管理制度,共同成为中国古代城市住区肌理、城市景观特征以及城市住区组织管理模式的突出例证,符合世界遗产登录标准 iv(某种建筑类型、建筑系综或技术系综或景观方面的,人类历史上某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的杰出范例)。因此,三坊七巷作为一处延续了近千年的城市住区,其街巷格局是中国传统坊巷制度的延续与发展,保存完好的街区形态是中国古代城市住区肌理和城市景观的突出例证。这片源于里坊制度发展而来的城市居住空间,也是历代士人阶层聚居生活的场所,生动地展现出这一阶层的生活状态,清晰地表达出这一阶层共有的家国理想和个体对道德修养的追求,以及他们对其他阶层的强烈影响。从宅园到坊巷再到街区,乃至与整个城市的关联关系,具有清晰的空间层次与组织关系,映射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延续的严谨、统一的社会秩序,具有世界遗产应有的突出普遍价值。

  如果说三坊七巷反映了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城市生活,位于永泰的庄寨则是一种独特的乡村居住形态,这是一种丘陵环境中具有很强防御性的民居建筑形式。

永泰庄寨是闽中地区独具特色的居住与防御并重的大型民居,始建于唐朝,有一千多年历史。

  永泰庄寨反映了林、田经济,家族与家庭结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综合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人居形态。通过永泰现存的数量众多的庄寨、仍在延续的庄寨生活、相关的仪式活动、契约文书等内容,提供了认知中国乡村社会独特而重要的视角。永泰庄寨对于福州而言,同样也是一组具有潜在的世界遗产价值的文化遗产资源。永泰庄寨包括谷贻堂、绍安庄、积善堂、省墘寨、容就庄、升平庄、仁和庄、爱荆庄、和城寨等多组庄寨建筑。从潜在的世界遗产价值角度,它们可能符合世界遗产的第iii条标准:它们见证了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特征,反映了漫长历史过程所形成的文化传统;第iv条标准:永泰庄寨作为一种应对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态的建筑形态,反映了独特的石材加工、木结构工艺和体现儒家传统观念和审美趣味的杰出的传统建筑范例;第v条标准:永泰庄寨与周边的山、水、林、田的关系,反映了传统文化影响下庄寨聚落与土地资源之间的和谐关系,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景观。

《古厝新韵》 杨明 寿山石雕

  海上丝绸之路,是继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之后另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重要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丝绸之路作为延续近两千年的古代世界联通欧、亚、非三大洲的文化交流通道,对人类文明的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福州在东汉时期就开通了与越南之间的航线,并建立了与琉球、日本的海上航线,《南史》有“扶桑与晋安通”的记载。唐代福州更是成为中日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与阿拉伯地区和印度的海上航线,也给福州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多样的文化交融。明代,福州在中国的海上贸易中曾发挥过巨大作用,15世纪后期市舶司设于福州,提升了福州管理海上贸易活动的地位。著名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也曾把福州作为出入的港口。因此,研究、发掘福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联的历史遗存,也是展现福州在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古代人类文化交流、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存的遗迹中,长乐的三峰塔曾是郑和船队出入太平港的标志,郑和在1413年还曾重修了三峰塔寺。其他如登文道码头遗址和长乐区仙歧村的显应宫遗址也都与郑和下西洋相关。

  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联的历史文化遗存还有罗星塔、迥龙桥、邢港码头、闽安协台衙门、东岐码头、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怀安窑址、怀安衙署旧址及接官道、闽清义窑、龙江桥、琉球馆、伊斯兰圣墓、琉球墓群、云门寺等。这些遗存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和由于丝绸之路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它们都存在形成相互关联的展示体系,反映福州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在中国近代历史“富国强兵”的变革中,位于福州马尾的福建船政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马尾兴办福建船政,建设造船厂,开办海军学校,引进法国技术,建造军舰,派遣留学生去海外学习先进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福建船政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与福建船政相似的位于上海的江南机器制造局、位于天津的大沽船厂相比,福建船政的遗存更为完整和系统化,能够生动和清晰地展现这段历史的各个方面。作为中国近代新思想发展传播的重要基地,作为清王朝引入近代工业的发端地之一,福建船政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比较世界遗产名录上的类似项目,福建船政同样具有列入世界遗产的潜在可能性。

  福州同样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传统音乐、戏曲、曲艺、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还是民俗、传统医药,它们与福州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构成的文化空间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福州当代生活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环境构成和展现了福州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使福州成为展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窗口,展现中国文化魅力的窗口。线上召开世界遗产大会,在《世界遗产公约》50年的历史上是一个全新的方式。如何在线上通过网络展现福州的文化魅力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超过两周的会议时长,又使这届世界遗产大会成为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这也是福州展现自身文化魅力的巨大机遇。(吕舟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顾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遗产中心主任)

【纠错】 【责任编辑:底东娜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9917112766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