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乡镇中学,何以在抗战烽火中建起,又在日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一名爱国华侨,为何身处他乡,心系桑梓,他的精神缘何能够感召后世?
在位于福建泉州南安的梅山镇,有一所乡镇中学,他承载了一名华侨的殷殷赤子心。
福建南安国光中学教学楼。
1943年,抗战烽火正酣,爱国华侨李光前以兴学报国之志,在家乡芙蓉乡(今梅山镇)捐资创办国光中学。“平时需要教育,战时更需要教育!远处国外,在祖国办教育也可略尽国民义务。”李光前在致友人的信中说。
那一年,50岁的李光前正流亡海外。虽然在东南亚产业雄厚,但大多已作为“敌产”被日本没收。为筹措经费,他甚至靠典卖家中物品来为学校筹资。
李光前塑像。
是什么支撑他倾尽所有报效祖国?从李光前的故事里,人们或许可以看到一代华侨力透纸背的“家国情怀”。
与多数下南洋的华侨一样,李光前出生在一个贫寒人家。1903年秋天,年仅10岁的李光前随父亲前往新加坡谋生。在异国他乡,李光前成为陈嘉庚最得力的事业助手,并在日后一跃成为东南亚家喻户晓的橡胶大王。
李光前家乡展馆内的漫画故事图。新华社发
“1938年,芙蓉乡还是贫穷落后的山区,乡里只有几所私塾。”芙蓉基金会副理事长李祥林说,为了让寒门学子有机会改变命运,李光前独资创办了镇里第一所小学国专小学,对农村孩子实行免费教育,还高薪聘请省内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在随后的20多年时间里,他先后创办国光中学、国专幼儿园等,并建设教师公寓、国专礼堂、发电厂等一系列配套设施,逐步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学村。
李祥林说,由于当时农村缺医少药,村民们把国光中学的医务室当成了“医院”,大病小病就往医务室跑。于是,1951年,李光前又在芙蓉溪畔捐建了国专医院。今天,这些故事仍被后人传颂……
福建南安国光中学校园。新华社发
今年是国光中学80周年校庆,也是李光前先生诞辰130周年。无数从国光中学走出的学子,也继续书写着爱国华侨的故事。
今年10月,84岁的国光中学校友苏世选从菲律宾赶回母校参加校庆。“我最大的遗憾是没读大学,但是我捐了一所大学。”他说,虽然没能在祖国读上大学,但在2001年,包括他在内的一批旅菲华侨共同投资兴办了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用另一种方式“圆了梦”。
“相比于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曾在国光中学担任校党委书记的李渐来说,国光中学校友会遍布全球多个国家,他们成为栋梁后又反哺家乡,有的资助贫困学子,有的为母校提供急缺的设施,大家都深受“光前精神”感召。
在侨乡福建,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从一所学校、一家医院到一座公园、一个乡村,许多建筑背后,都有一个华侨的名字,他们虽相隔万里,却以这种方式与故土心心相印。
记者:吴剑锋 郭圻
视频素材支持:南安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