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大草原:看煤是如何“生”出水的-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21 14:19:00
来源:新华网

锡林郭勒大草原:看煤是如何“生”出水的

字体: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21日电(记者刘伟 刘懿德)初夏的锡林郭勒大草原绿意渐浓,在草原深处的一个大型火电厂里,道路两侧白桦、云杉等树木成行,刺玫、紫丁香等灌木连片。厂区的温室大棚里也是生机勃勃,满眼都是绿莹莹的黄瓜、紫亮亮的茄子、红彤彤的西红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的绿化用水、灌溉用水,全都来自发电用的煤炭。

  这是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新华社发(资料图片)

  记者日前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的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采访了解到,在这个大型火力发电厂,一块块褐煤燃烧后产生的烟气,经过特殊装置处理,就能提取出水。

  “我们研发应用了66万千瓦等级火电机组的烟气提水装置,能够从褐煤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中提取出水来。”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瑞东说。

  在褐煤资源丰富的锡林郭勒盟,这项技术很有应用潜力。据李瑞东介绍,褐煤含水量较高,燃烧后产生的烟气本身就含有大量水蒸气,再经过湿法脱硫等净化工艺处理,烟气中的饱和水蒸气、小液滴越来越多,“以前就直接排放掉了,现在我们把这块资源利用了起来”。

  这是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的烟气提水装置。新华社发(资料图片)

  据介绍,烟气提水技术就是通过研发烟气脱硫和高效冷凝一体化的提水装置,将脱硫塔和冷凝塔二合一,并应用一系列技术创新,从而让煤“生”出水。

  锡林郭勒盟是典型的富煤贫水地区,这项技术让火电厂从耗水大户成了“产水大户”。目前,这家每年耗煤400多万吨的大型火电厂,不仅能发电60多亿度,还能“生”出150多万吨的水。

  “煤‘生’出的水,足以满足厂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李瑞东说,经过多次节水改造,目前厂区每年生产用水维持在100多万吨的规模,“这套装置2018年投入运行,2019年5月15日开始至今,我们火电厂一直处于发电零取水的状态。”

  随着让煤“生”水的装置持续稳定运行,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很多企业纷纷开始应用这项技术进行节水改造。锡林郭勒盟工业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盟已有8家火电和热电联产企业应用该技术,全年煤“生”水可达660多万吨。

【纠错】 【责任编辑: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