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成为只会拼打的“文盲”……

2013.8.20/vol.10

  “听写测试”,几乎是每个人少年读书时代的共同记忆。近期,曾经让不少学生头疼的汉字听写测试被制作成节目放在了电视上,那些日常生活中常用到、常听到的词汇被选手们呈现到纸上,样子却千奇百怪,让镜头里镜头外的人们大跌眼镜。随着那些从笔尖溜走的文字,我们还丢失了些什么?

分享到:
汉字图片
汉字:跳跃在指尖上

        桀纣、拾掇、癞蛤蟆、枭首示众、未雨绸缪……如果让你手写这些词语,你能写对几个?“间歇”、“熨帖”、“黏稠”,这些生活中的常用词,提起笔来却让人犯难。“熨帖”一词,成人体验团只有10%的正确率。“癞蛤蟆”一词,只有30%的人写对。有网友惊呼:“把认的字都还给老师了,我的语文一定是数学老师在体育课上教的!”

        在《汉字英雄》节目中,不少字背后都有一个“千人知晓率”,节目显示,“脱臼”的“臼”千人知晓率仅为23.9%,“舂米”的“舂”仅为20%。不仅如此,即使像“间歇”、“熨帖”、“黏稠”这样较简单的词,“成人体验团”的正确率也不足50%。

        这个夏天,用笔写字成为一种时尚。当“这个字你会写吗”“一个‘癞蛤蟆’难倒七成成年人”频繁成为热门话题,人们欣喜地意识到,歌舞选秀当道的电视荧屏,终于有了点不一样的东西。近日,一档关于说文解字的闯关节目《汉字英雄》在河南卫视悄然播出。在竞争白热化的选秀节目之外,这个并不具“嗨点”的文化类节目收视率却一路攀升,被戏称“文化节目的逆袭”。

难现在笔头上
只存在于脑海里?

        键盘的确给文字传播带来了速度、提高了效率,就像硬笔书法代替柔软的毛笔字一样,这无疑是社会发展的进步。但在这种进步之下,作为古老汉字的继承者,中国人还要担当着继承和传播这一文化的历史使命。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我们是使用它、继承它的人,守护这一宝贵的文化迫在眉睫。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以音求字的书写方式让汉字变得拼音化,而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面对便利的技术条件,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我们该如何延续?

        电脑的普及与广泛使用,使得我们对汉字的认知要求越降越低,似乎可以只停留在读音层面。为了迅速有效的表达,大量的成语被弃之不用,取而代之的是“好、很好、非常好”这类的直白、简单的词语。汉字的造型之美、音韵之美、结构之美正在被人们渐渐遗忘。这就像是患了“弗兰肯斯坦综合征”,为某个特定且有限的目的创造一台机器,可机器造好之后,我们却发现它有自己的主张,它不仅相当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还能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

        遗忘汉字的代价,是对传统文化的陌生,是对书写阅读的思维方式的淡忘。遗忘之后的表现,却是人们在思想上对技术的追求与依赖。遗忘几个汉字不可怕,但丢掉汉字的美让人心痛,丢掉汉字所承载的深厚文化令人担忧,丢掉文字所培养的严谨的逻辑思维才最可怕。

微关联 +

【解码】汉字演化历史与简化汉字的伟大意义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之一。汉字演变史: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陕师大毛笔书写“最值得珍藏录取通知书”

  一张手写的录取通知书在网友中迅速引起波澜,并被称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其最打动人的不仅仅是那股墨香,更是墨香背后让人久违的人文情怀。

微调查 +

微评论 +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观中国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