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这个“坑”,咋填?

2014.11.12/vol.63

  近日,一则“花135万元买4.4平方米学区房”的新闻,在各地房价出现环比下降态势之时,激起舆论千层浪。4.4平米的房子根本不能住,这些学区房能成为“房坚强”,也只是因为能给孩子上学买个进门证,所以房价贵为“天价”,仍一“坑”难求。

分享到:
头图

        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公布的“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与9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9个,持平的城市只有厦门一个。二手住房的价格则环比全部下降。与房价“大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地方的学区房市场一枝独秀,逆势上涨。自2014年严格落实就近入学政策以来,北京市部分学校的划片范围有所调整。随着取消共建,严格按学籍、户籍就近入学等政策的施行,择校变得越来越困难。一些家长称,购买学区房成了择校的“最后通道”。记者近日发现,北京市学区房价格普遍上涨,部分“新学区房”每平方米上涨4万元仍一房难求。

        房产中介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北京西城区学区房属实验二小价格最高,选择在该校周边购房的家长也最多。该校周围学区房中,楼房每平米均价在8万至9万左右,平房每平方米则在27万至40万之间。同时,奋斗小学、灵境胡同地铁、西四地铁周边以及灯市口地铁周边“学区平房”的面积多在10至20平方米之间,未发现有10平方米以下的平房。
售出4.4平方米“学区平房”的地产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奋斗小学周边面积10至20平米的“学区房”,每平方米均价在十五六万左右,面积越小价格越高。目前该公司在售的平房面积多在10平方米左右,由于平房不受限购政策的影响,且因面积小,总价比动辄三四百万元的楼房便宜,对于为孩子上学买房的家长来说负担较小,所以有一定关注度。

天价学区房的商业逻辑

        4.4平方米的房子,卖出135万的天价,是贵在附加价值上。试想,房子虽不能住,但能获得北京四中、171中学等重点学校的学籍,值不值?更何况,几年后,孩子毕业之际,会有人以更高的价接手,何乐而不为呢?正是在这种期权心态的驱使下,学区房成为“房坚强”。限购、限贷限不住学区房价格的野蛮上涨;房屋即使空间狭小、居住体验差,也不影响学区房火爆成交。

“学区房”这个“坑”,咋填?

“学区房”这个“坑”,咋填?

        平心而论,学籍与户籍捆绑的入学政策,是迈向教育公平的重要一步。一方面杜绝了潜规则的泛滥。试想,上名校由拼爹、拼关系、拼条子等潜规则说话,升级为拼房、拼家底的明规则执行,岂不是巨大进步?另一方面,又免除了学生和家长的奔袭劳顿,照顾了学生的安全与健康。但问题是,住房与入学资格绑定,将“权力生”挡在名校外的同时,却降低了富裕家庭孩子的入学门槛。这无疑是“捡了西瓜丢了芝麻”。
  其实,住房与入学资格绑定,不过是用明门替代了“暗门”。但只要有门槛,就会制造不公。试想,富家子弟通过买房占坑,就取得名校入学资格,岂不也是对平民子弟的另一种不公么?更何况,中介乱炒学区概念,也必然会伤及楼市调控,让更多人成为学区房价格畸高的牺牲品。总之,“4平米学区房”装不下教育公平。

        加强校际尤其是名校与普通校之间的合理、有效流动,是解决学校“一头热一头冷”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落实均衡教育的根本。这需要有全局一盘棋的观念,打破本位主义束缚,促进区域内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取长补短。关键是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拿出切实有效的方案,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落实。“交流”的障碍在名校,好的教师不愿流出,差的教师不愿接收,但均衡教育是国家大计方针,是“硬杠子”,不可动摇,谁也不能绕着走,更不可阳奉阴违,而是要积极而为,做改革的促进派。
  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加大对普通薄弱学校的投入,缩小与周边名校之间的办学差距,加速补上这块短板。不可否认,一些普通学校办学每况愈下,与当地政府对其不够重视不无关系。长期以来,一些名校一直被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也使得名校与普通校之间的办学条件有了非常大的差距。因此,当地政府应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在学校建设的投入上,要少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不能再厚此薄彼,做到“手心手背都是肉”,这样,均衡教育才能走出一路花香。

        今年初,教育部对以“北上广”为代表的19个重点大城市发出遏止“择校”的最后通牒;8月6日,教育部又发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强调义务教育学校要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近年,浙江、河北、大连等一些地方也通过教育集团、“名校”带弱校等形式,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但要真正解决“天价学区房”的顽疾,最根本的还是打破传统教育政绩观,扭转“牛校牛班”情结,真正将基础教育定位为“为每个学生提供梦想成真的机会”。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各地出台不同政策,为填补教育资源不均衡这个“坑”而努力。但何时能够填满这个“坑”,铺砌好通往教育资源公平的平坦之路,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过程。

微关联 +

武汉:同区位学区房差价或达20%

对于武汉家长而言,小学教育显然比中学教育要重要得多,“就近入学”原则,使得名校所在的学区房屋,价格远高于附近的非学区房,在某些情况下差价可达20%。

北京:西城最贵“学区平房”均价30万

西城区房价最贵的“学区平房”为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片区,该校本校周围10平米的平房每平方米均价在30万,涭水河分校每平方米均价在二十六七万左右。

微调查 +

微评论 +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观中国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