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还原历史上真实红色娘子军:连长拒嫁日军被杀

2015年02月11日 09:02:32 来源: 人民网

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

    1931年,一支由百名女子组成的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曾多次随同琼崖红军主力参与反国民党“围剿”的战斗,威震一时,被当时民众称为“红色娘子军”,毛泽东、周恩来曾高度评价红色娘子军为“世界革命的典范”。然而在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下,成立仅五百多天的女子特务连最后被迫解散。这百余名巾帼英雄在一年多时间里遭遇了哪些腥风血雨?解散后各自的状况如何?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红色娘子尚健在的王运梅(由其外孙女马世菊转述)、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文化站长庞启江,他们的讲述回顾了当年这支英雄队伍鲜为人知的经历。

    从“赤色娘子军”到女子特务连

    1961年,谢晋导演的一部电影《红色娘子军》风靡一时,剧中的琼花和十岁便与“木头人”结婚的连姐一起参加娘子军的经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琼海市阳江镇文化站长庞启江告诉记者:“电影是艺术作品,跟真实的人物有较大的不同,片中人物融合了多名娘子军成员的经历,所以很多的角色不一定能找到人物原型,如当时的娘子军中就没有嫁给‘木头人’的女战士、南霸天的人物原型有好多个。”电影中并未介绍娘子军的成立经过,这支队伍是如何成立的呢?

    1931年3月,乐会县妇女们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成立了一支“赤色娘子军”的队伍,主要负责红军部队的后勤和宣传工作。庞启江告诉记者:“当时这支队伍并没有枪械、服装等武器,还不是武装队伍。”1931年5月,琼崖特委在乐会县发布招募女子军的布告,号召妇女们“拿起枪来,和男子并肩作战”,许多年轻姑娘见到布告后纷纷报名,其中就有目前尚健在的王运梅。

    看过《红色娘子军》的人都知道,影片中有一位在行军途中生下小孩的女战士,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王运梅。王运梅回忆说:“当时家里很穷没饭吃,女孩子地位又低,男人可以有书读或参加红军,我也想这样,于是就报名参加了娘子军。”顺利入伍后,部队给每人配备了一套军服,还都剪了短头发,周围人都称她们为“红军哥”。“入伍时我知道这支队伍是要打仗的,但也没感觉害怕,只知道被枪打中了才会死,打不中就不会死。”庞启江告诉记者:“当时报名要求入伍的女性共有700多名,最后筛选出了一百名左右的报名者,这些女性大多是来自穷苦农村家庭。”中共琼崖特委将“赤色娘子军”改编为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即红色娘子军连),由当时的海南琼崖师部直接领导,全连分为三个排,王时香任指导员,庞琼花担任连长,冯增敏、庞学、黄墩英分别任一、二、三排的排长。

    女子军特务连成立后接受了完全军事化的训练,“阿婆精神好的时候会把拐杖当作步枪,敬礼、拿枪、托枪立正,一套动作下来看上去仍然十分标准。”王运梅的外孙女马世菊告诉记者。原先这支队伍的任务是保卫领导机关、看守犯人和宣传工作,然而随着战斗形式的变化,她们很快投身到了战斗中。

   1 2 下一页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29127483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