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炮兵将礼炮卸到预定位置
5月15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前,8门迎宾礼炮一字排列,24名身着礼宾服的第32代礼炮兵站立在礼炮阵地,军容严整、军姿挺抜,等待着外宾的到来。
“全炮——炮弹就位!”“一发装填!”“放!”
随着国歌声起,炮声响起,国歌声落,炮声即停的精准鸣放,他们圆满完成第668次迎宾任务。
参加此次任务的官兵已经传承到第32代,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天安门广场执行任务。透过他们坚定地眼神,他们已然为这次任务做足了准备。“当跪炮的那一刻,我感到使命很光荣,心情也非常得激动,比起平时训练中的辛苦,在这一刻觉得流再多的汗水也是值得的。”刚刚执行完任务的炮手欧阳佳健难掩激动心情。
据了解,新一代的礼炮兵们是从2000多名战士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身高都在1.78米以上,五官端正,动作标准,除此之外,还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后,才能入选为礼炮兵。
为了展示国家形象,达到毫秒不差的精准,新加入的礼炮兵们要在日常的训练中需要日复一日、不厌其烦重复跪炮、递弹、开栓、装弹、退弹5个动作。在鸣放过程中,对所有动作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每门炮的3名炮手,需要在3秒钟内一次性完成开栓、递弹和装填的动作;无论鸣放多少响,8门礼炮,24名炮手的动作必须是一致的,响数必须绝对准确,这样才能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每一代的礼炮兵们,都需要经过长达半年的强化训练时间,在反复的训练中不断提高动作的精准度,才能正式执行礼炮鸣放任务”。望着礼炮兵站立的方向礼炮支队史拥军支队长向记者说到。
有人做了这样的统计:礼炮兵们每天要在5米炮位日平均往返跑动长达5公里,跪下、起立1000次以上,开栓、装填1000次,取弹、递弹1000次。他们手掌磨出了老茧,膝盖跪出了痕印,皮鞋磨成了扁平。这一串串训练数据,勾勒出32代共和国礼炮兵的成长轨迹。(来源:人民网 赵世伟 闫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