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历史不会忘记:“中国第一支特种兵部队”88旅——访东北抗联老战士彭施鲁之子彭越关

2015年06月07日 09:05:07 来源: 新华网

2014俄罗斯武装力量博物馆,从两万八千面军旗找到的88旅军旗

    《父辈的抗联》系列访谈之:访抗联将士后代彭越关

    历史不会忘记:“中国第一支特种兵部队”88旅

    ——访东北抗联老战士彭施鲁之子彭越关

    新华网消息(记者王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辽阔东北大地的崇山峻岭、荒原水畔,一支新型的人民抗日武装、一支顽强的雄师劲旅——东北抗日联军诞生了。

    在此后的14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联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英勇战斗,前仆后继,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为光复东北、取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从1940年底直到1945年8月,东北抗联却转入苏联远东地区,被编入苏联远东方面军,队伍相当于是中国第一支特种兵部队。苏联远东军司令员阿巴那申克大将检阅部队后正式宣布:“授予抗联教导旅以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步兵旅的苏军番号。”

    名义上隶属苏联红军远东方面军,但这只是这支部队一个掩人耳目的名字,抗联的老战士们,更愿意称自己为抗联教导旅。原国防科工委司令部副参谋长,历任东北抗联第4军军部秘书、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支队教导大队政委、苏联红军第88独立步兵旅的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参谋的彭施鲁,就是这支传奇部队中的一员。

    通过儿子彭越关的回忆和讲述,我们开启了那段被尘封已久的历史……

    爱国学子踏上革命路

    1934年,彭施鲁还是河南焦作市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受当时的语文老师、“一二·九”运动的发起人李长青的引导,读了大量左翼作家的小说,思想上慢慢走向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在李长青的引导和鼓励下,彭施鲁加入了共青团。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1935年的春天,彭施鲁追随自己的启蒙老师转学到北京。19岁的他在北京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激发了彭施鲁的爱国热情,同时也让他看到了斗争的残酷。

    1935年参加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之后,彭施鲁被党组织派到东北抗日联军工作,任抗日联军第4军军长李延禄的秘书。初到东北参加抗日联军,生活上的不适应竟成了大难题。

    “首先,东北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三四十度,这是父亲从来没遇到过的。”彭越关讲道,“那时的东北很多老百姓都穿乌拉来取暖,牛皮做的,里边续上乌拉草,穿的时候需要用一根带子勒紧。初到东北,父亲连乌拉都不会穿,每次都是抗联的战友帮助穿,父亲索性穿上就不敢脱了。也因当时随时都有半夜爬起战斗转移的情况,和衣而睡也成为了普遍的现象。”

    对于年轻的彭施鲁,最大的困难莫过于上战场了。“父亲作为一名学生从来没拿过枪,但到了部队,天天面对着子弹在身边飞,还必须要拿着枪投入战斗,这对于年轻人的心理上的确会造成一种恐惧感。”彭越关谈及那段经历深感父亲当年的不易。

    就在这种环境的磨练下,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彭施鲁度过了最初艰苦的岁月。从此之后,彭施鲁随李延禄转战东北抗日战场,并迅速成长起来。

   1 2 3 下一页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28127778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