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忠诚,“清如水,明如镜”
父亲是具有坚定信仰,对国家和民族无限热爱,对党绝对忠诚的革命家。
曾与父亲共同战斗和工作过的父辈们,在提起那段并肩作战的光辉岁月时,常常会热泪盈眶,每逢他牺牲的忌日,总是用各种形式纪念他。我深切地明白,那并不源于父亲所处的领导地位,而是源于他作为革命者、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
他生于灾难深重、民族危亡的大时代,怀着立志报国的一腔热血弃笔从戎投身革命,从来就把得失、生死置之度外。在战争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他亲率部队帮助人民兴修水利,春种秋收,抢险救灾。在豫皖苏边区遭遇春荒的情况下,他毅然决定带头卖掉随他征战多年的心爱战马,换粮帮老百姓度过饥荒。根据地的老百姓送他“万民伞”,为他立“德政碑”,颂扬他的爱民之情,称新四军第四师为“天下文明第一军”。
最为可贵的是,他虽屡遭无法想象的困难,却从未动摇过战胜侵略者的信心,对革命胜利始终怀有旺盛不灭的热忱。他在国土沦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日子里,加强和深化对党的抗日主张、方针政策的宣传,用思想和文化的力量唤醒群众、武装群众。他创办了《拂晓报》,拂晓剧团,牢牢巩固了党的思想阵地,让贫穷困苦的人们即使面临强敌,在精神上也无比强大,具有坚定的抗战意志。他总是亲自撰写社论、评论,亲自作报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我母亲结婚三年,相聚甚少,却留下80余封书信,信中充满对毛主席的崇敬,对党的忠诚与深情。他对我母亲的赠言是:“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爱,一如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党。”
在山西太原担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时,因要为延安购买军需物资,他持币累万,亲自经手巨额款项,却公私分明,账目清晰,分毫无取,为了党的事业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节约每一个铜板。
1944年9月11日,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拂晓,带着驱逐日寇和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率领新四军第四师奔赴豫东战场,在指挥夏邑八里庄战役时,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殉国。
1945年2月2日至7日,延安和淮北两地同时为父亲举行了公祭。在泗洪,7000余人前往洪泽湖畔,迎接彭师长的灵柩。沿途群众自动摆设香案致祭。香案上放着一炷香、一面镜子、一碗清水,寓意父亲一生“清如水”“明如镜”。四师师部大王庄村头广场上搭起的灵堂中央,悬挂着父亲的巨幅遗像。两旁书写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共同的挽联: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明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千万里破碎山河,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挽联是对他光辉一生的高度概括:共产党人的榜样,中华民族的英雄。这样的评价,九泉之下的父亲,当会感到无上的光荣。
与此同时,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与延安各界代表1000余人,在延安的中央大礼堂隆重举行追悼大会。
令我印象深刻并感怀至今的,是陈毅元帅为父亲殉国所做的《哭彭八首》。八首诗中,有这样两首——“服务人民事,廿年战血红。知君无限恨,未得饮黄龙。”“当年老战士,今有几人存?新生千百万,浩荡慰英魂。”如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过去了70年,随着历史的前进和时间的推移,我们这一代、这些继承了父辈遗志并愿意为之努力也一直在努力着的人,现在大多也已进入退休的年龄。我们不能不思考,在党的领导下,我父亲和千千万万的先烈们用生命开创的事业,究竟能不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呢?国家的前途与人民的命运,必将系于作为后来者的年青一代身上。诚如董必武同志于我党成立之初所云,“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我们认为告慰先烈最好的方式,就是担起历史重担的千百万新生者要奋发努力,让中国再走过数百个、数千数万个朝气蓬勃的拂晓,不断走向新的更加辉煌灿烂的黎明。
【作者简介】彭小枫:1945年2月出生,1963年8月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并入伍。2002年1月任国防大学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2003年12月任第二炮兵政治委员。2006年7月晋升为上将军衔。2007年10月当选为第十七届中央委员。2010年2月任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3年3月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