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飞行表演队里的“飞姑娘”
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题:八一飞行表演队里的“飞姑娘”
张玉清、张汨汨、张清洪
胜利日阅兵的空中梯队中出现女飞行员的丽影——八一飞行表演队的女表演队员驾驶歼-10表演机,与战友们组成“领队机梯队”,拖曳着绚丽的彩烟飞过天安门。
16只“花骨朵”花落四方
国庆60周年阅兵盛典上,空军第八批女飞行员、首批战斗机女飞行员驾驶16架教-8飞机,作为最后一支梯队通过天安门。 受阅,成为16位女飞行员结束航空院校学业、迈入飞行事业的第一步。
如今,当年的16只“花骨朵”已绽放在祖国各地:有的驾驶歼击轰炸机,有的驾驶武装直升机,有的成为飞行教员……
陶佳莉、何晓莉、盛懿绯、余旭通过层层关口,终于顺利完成国产最先进战机——歼-10战机的改装。由此,她们也成为新中国第一批能飞第三代超音速歼击机的女飞行员。
更刺激的考验还在后面——
改装后不久,中国空军的“蓝天仪仗队”——八一飞行表演队向她们敞开大门。四朵“雷霆玫瑰”将挑战难度最大、风险最高、训练最艰苦、效果最华美的特技表演飞行。
这一次,用姑娘们的话说,“遇到了真正的挑战”。
“作观众时,只觉得飞行表演好刺激、好壮观。自己上去一飞,哇,好惊险、好复杂!”盛懿绯说。
“同队的飞机刚才还是空中一个小小的黑点,一眨眼的工夫就轰鸣着冲到眼前。”何晓莉说。
“要‘各种使劲’把操纵杆拉到极限,空中从头到尾保持最紧张状态,不能有一刻松懈。”余旭说。
陶佳莉从入伍那天起,就被教员和战友们一路夸赞“天生的飞行料子”“就是为战斗机而生的”,一些同级战友相当“怵”的动作,她“自然而然就能飞好”。
“以前自信到了自负的程度,进了表演队才知道天外有天。”她说,第一次,她开始怀疑自己“能不能飞”。
“飞行表演历来号称‘在刀尖上舞蹈’‘与魔鬼接吻’。”八一飞行表演队队长曹振忠说,“男队员都是从尖子部队里优中选优的精英,在歼-10上至少飞了200小时。女队员才飞了不到100小时,有点畏难情绪,可以理解。”
然而,10年的飞行之路,正是她们不断挑战极限、突破自我的征程。“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了这条路,说什么也要飞出来。”余旭说。
“雷霆玫瑰”挑战“空中芭蕾”
表演队没有对女飞行员特殊“照顾”——她们的所有训练标准与男飞行员一样。姑娘们拿出了“啃硬骨头”的韧劲儿。
拿捏不准空中态势,她们有时间就“泡”在模拟机上,“飞到崩溃”。觉得自己臂力不够,她们练哑铃、练器械。
更多的是空中练习。单练“纵队筋斗”一个动作,她们每人至少飞了20个起落,有时一个起落连拉21个筋斗,“落地后全身湿透,手都是抖的”。
通过不懈苦练,她们逐渐具备了四机编队表演能力。
盛懿绯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单飞“水平开花”的情景:队长一声口令“开花!”她猛拉操纵杆,快、准、稳,一步到位,呼啸直上的战机轰然转弯横飞,斜刺里直冲出去。
回到地面看录像,看见自己的战机开出完美的“花瓣”,盛懿绯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2014年的珠海航展上,八一飞行表演队献上了一场场酣畅淋漓、华丽壮美的“空中芭蕾”。当飞行员们走下飞机、摘下头盔与墨镜时,在场观众才惊讶地发现,表演队员中还有“雷霆玫瑰”。
空中受阅,更兼空中指挥
胜利日阅兵中,女飞行员们迎来又一次考验——她们将驾驶歼-10,再度受阅。
有了2009年驾驶教-8飞机飞过天安门的经验,再加上表演队平时的高水平训练,姑娘们觉得,完成胜利日阅兵任务,并不是太难的挑战。
“表演队平时训练队形比受阅队形密集得多,现在是要把小队形‘拉开’飞,对她们来讲不是难题。关键在于整个梯队的协同。”曹振忠说。
阅兵中,表演队与预警机共同编成领队机梯队。预警机速度慢、尾流大,对于跟在后面的轻型超音速歼击机来说,需要比同机型编队更加注重综合判断。
“更复杂的是天气。”曹振忠说。
针对可能面临的各种天气情况,受阅官兵们考虑了详尽的应对预案。
每一种预案都需要有空中指挥员依照事前测算的数据,做即时的指挥协同。其中,部分预案的实施将由盛懿绯、何晓莉负责空中指挥。
“她们要提前做地面上的大量计算工作,在空中,还要根据即时态势,通过心算得出有效结论,发出指示。”曹振忠说。
相比单纯的驾驶飞机,这是更大的考验,“也是团队和战友们给予我们的最珍贵的信任。”盛懿绯说。
通过天安门后,何晓莉说:“我们飞得怎么样,请全国人民做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