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的5月到9月间,在呼伦贝尔市诺门罕布尔德草原,日本关东军与苏联红军爆发了一场历时130余天的激战,参战兵力超过20万,出动了火炮500多门、飞机900多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
然而,70多年过去,这场对二战时期亚洲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战役却鲜有人知。关于这场战争的记忆,只收藏在草原深处一座如岩石般凝重的灰色碉堡造型的诺门罕战役陈列馆里。今年夏天,记者专程走进这里,走近这段历史。
草原上的战争遗迹
关于诺门罕战役,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员刘庭华曾做出这样的评价:“这次战争,可以说是步、坦、空密切配合的一场机械化立体化战争,在人类战争史上实属先例。”
在1989年由新巴尔虎左旗政府设立的诺门罕战役陈列馆,馆内收藏的大约3000余件有关那场战役的遗留物,还有前苏联战地记者拍摄的珍贵照片,让记者仿佛亲身体验了这场名义上是伪满洲国军队与外蒙古(今蒙古国)军队的边境武装冲突,事实上是日本关东军对苏联蓄谋已久的关键较量。
陈列馆周围,一些战役中苏联和日本关东军曾使用过的坦克、火炮和飞机默默矗立着,锈迹斑斑。其中的苏联T-28中型坦克模型,是苏联服役最早的中型坦克,从1933年起正式装备苏军。
在诺门罕战役的诸多遗址中,有一处最令人毛骨悚然——那就是日军的万人焚尸坑。